第13部分(第3/4 頁)
側按抬出人參的匹數刻橫槓。然後給兆頭“洗臉”,所謂洗臉就是用火燒去兆頭四周的松油,為了保護兆頭幾十年後也能看清,因此放山人往往能在許多年前的老兆頭前找到人參。
放山人自覺遵守一條重要的行規:“抬大留小”。小棒槌不挖,即使是遇到成堆成片的棒槌,小的也要留下,待其長大留給後人。放山人更講究互助,放山挖到人參,賣的錢幫夥成員不分老幼一律平分。抬棒槌時遇到別的幫夥,就要見面有份兒。如果兩幫都是單人,那就見面分一半兒。幫夥之間不爭山場,講究先來後到。發現已經有人在這座山了,就趕緊轉移到另外的山場。
放山人的經歷大多充滿了此類傳奇色彩,而且從採參專用的器具、放山場地的勘測、森林中方向的辨別,到環境保護意識,不少方面都體現了科學原理。
第二章 鏡裡乾坤 字王
測字也稱拆字,最早的時侯叫相字,與相面算卦一樣,跑江湖的先生擺個攤子,若有主顧來了,就隨便說個字,先生將這個字寫到紙上,據此決斷吉凶。凡是以此技餬口的江湖人,都有口訣,不同的字對應不同的口訣,高明與否在於能否隨機應變,有此則神,離此則庸。
以前杭州有位姓蘇的老先生,每天在街上擺攤測字,測一個字收一百文銅錢,等賺夠六百文,能維持一天的吃喝開銷,就立刻收攤,來晚的人給的錢再多,他也一概不算,頗有周文王演卦之古風。
某天有個當兵的,一大早就來攤上測字,想問問終生,他寫了一個“棋”字。老先生看罷,當場就給他斷了幾句,棋字有象棋、圍棋,凡是圍棋之子,是越下越多;而象棋之子,則是越下越少,多則吉,少則危。
當兵的問:“您說我這個棋是圍棋還是象棋?”
老先生說:“棋字是個木字旁,從木不從石,應該是象棋,所以你家人口恐怕日益凋零。”
當兵的點頭稱是,但所答非所問,他是想問問自己今後的命運如何。
老先生說:“看閣下裝束,乃行伍中人,是象棋中所謂的‘卒’,卒在本界只能行一步,渡河之後則是縱橫皆可行,照此理言之,外出方可得志,你應當到外省闖蕩闖蕩。”
當兵的問道:“先生是說我離家出去,就能發達顯赫?”
老先生說:“卒子渡河之後,也僅能一步一挪,縱然外出得志,亦是難得大志。”
有一次,有一個商人寫了個“茹”字,問婚姻之事。
老先生說:“這個字不好,你瞧茹字,是花字的上半截,又是柳字的右半邊,花也不全柳也不全,這叫殘花敗柳,看來你要娶的這個女子,多半來自風月場所。”
商人說:“您真是神數,我元配夫人前些年亡故,一直沒有續絃,這兩年跟一個青樓女子好上了,我倒不嫌棄她的出身,打算替她贖身出來娶為正室,先生您看看這個女子能不能娶?”
老先生說:“茹字也有春來生機復甦之兆,這女子從良後應該可以旺夫。”
據說凡是蘇老先生測字,事後十個裡邊能有九個應驗,真是令人心服口服,所以名聲遠播南北,民間尊其為“字王”,但他測字的方法與江湖上各派相法口訣截然不同,好像都是他自己琢磨出來的,平生也不收徒弟,等他死後這路測字之術很快就失傳了。
第二章 鏡裡乾坤 照妖鏡
“照妖鏡”的傳說由來已久,按《西遊記》裡的說法,不管是什麼妖怪化成人形,拿此鏡一照便會原形畢露,可唯獨照不出“六耳獼猴”。因為周天之內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又有五蟲,乃贏、鱗、毛、羽、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類,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贏、非鱗、非毛、非羽、非昆。那“六耳獼猴”即是其中之一。
這類古鏡照妖的傳說,主要源於古人認為銅鏡具有神明妙用,首先在於它能“觀照妖魁原形”。如葛洪《抱朴子》言,世上萬物久煉成精者,都有本事假託人形以迷惑人,“唯不能易鏡中真形”,它們一看見銅鏡,也就暴露了自己的本來面目,於是趕快溜走。基於這一原理,凡巫視道冠一流在從事捉鬼妖等活動時,照例都要先用一面鏡子當識破妖怪的法寶,其時鏡子乍現,妖怪就逃之夭夭了,其中最著名的傳說大概就是“照妖鏡”了。
順此思路,“照妖鏡”又有了更廣的應用範圍,比如古代武將甲冑的後背或前胸部位,多嵌有一塊“護心鏡”,一方面是鏡材的銅質本身,具有抵禦劍矢之類武器侵害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它們又可以發揮鎮嚇諸多鬼怪妖物的功能。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