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1/4 頁)
�璐宋��靡曰蠲��詰叵倫吡巳�瓴懦隼礎�
回來後將這番經歷說給一位見聞廣博的老道。那老道聽罷告訴王原,地底的古城一共有九座,都在崑崙山下,稱為九館,城中身材高大的巨人是地仙。黑色黏液是黃河下老龍所吐之涎,吃了可以不老不死,至於塵土則是龍涎風化形成的泥,吃得再多也只是充飢罷了。
第四章 如是我聞 路邊的瓜棚
我有個鐵哥們兒,跟我是在地質隊大院裡從小玩到大的交情,他畢業後仍在地勘部門工作,一年到頭沒有幾天不在野外,大山、沙漠、森林到處都去,外人也許很羨慕這種工作,實際上很艱苦,也非常枯燥,連媳婦兒都不太好找。
去年春節的時候見到他,他跟我說起一件很有意思的事,當時正是夏天,他開著越野車到內蒙出差,地點是在赤峰周圍,行到途中車子的空調壞了,散發著毒火的太陽,把人烤得口乾舌燥、頭昏腦脹,只好停在路邊等天黑了再走。
路邊恰好是大片大片的瓜田,鄉下偏僻之處,過往的車輛極少,所以不像大城市裡商業化嚴重,連喘口大氣都快要收錢了,農村的民風仍然十分淳樸。
當地瓜田都有個不成文的規矩,主人家往往搭起一處茅棚,擺幾張矮桌板凳供過路之人歇腳。正是驕陽似火、揮汗如雨的日子,路上走得口渴睏乏之人,便到瓜田茅棚中乘涼吃瓜,只要你打聲招呼,主人則分文不取,不管吃多少都不要錢,但許吃不許拿,帶走就得按價付款,而且吃瓜之後要把瓜籽兒留下,人家瓜農留著要當種子。
我這哥們兒跟幾個同路之人,就在這樣一個地方吃瓜歇腳,坐在濃蔭下聽著蟬鳴,吃幾塊脆沙瓤的西瓜,又解渴又消暑,別提多舒服、多放鬆了,比之坐在空調房裡喝冰鎮飲料,別有一番悠然自得的趣味,沒真正去過瓜田的人,永遠想象不出這種親近田野的感覺。
主人見瓜田裡有個大西瓜長得肥美可愛,怕是快要熟透了,便掐秧取瓜,抱進瓜棚給眾人食用。誰知把這大西瓜擺到桌上,舉起西瓜刀剛要切瓜,那瓜竟似變活了一般,從矮桌上滾落於地,往地勢高的田埂邊滾了過去。
眾人無不大奇,在瓜棚主人的率領下,趕將上去把那西瓜按住,手起刀落,“咔嚓”一聲切做兩半,這才發現瓜中的瓜瓤早已沒了,只見一條三指寬的大蜈蚣盤在瓜皮裡面。眾人看時,瓜中所藏的蜈蚣已被西瓜刀切成三截,蜈蚣腹中有小指甲蓋般大小的結石十餘枚,灰濛濛的沒有任何光澤後來聽到有人說那東西叫做“蜈蚣珠”,是蜈蚣體內的結石,可以避熱毒治痛風,十分後悔當初沒找瓜棚老褪恥—枚。
第四章 如是我聞 雄鼠卵
我幾年前去內蒙古辦事,途中經過草原,住到當地牧人的帳篷裡,瞧見那戶牧民家中,擺放著一個小碗,裡面倒滿了清水,浸泡著兩顆小石子,都是白花花的橢圓形狀,比鵪鶉蛋還小著兩圈,上面有整齊的紫色斑點。我父母在地質隊工作,各種礦石切片我都看膩了,但從沒見過這種石子,看擺放的方式顯得很鄭重,應該十分珍貴,我不免好奇心起,就跟牧民打聽這是什麼石頭。
牧民主人說這是很多年以前留下來的、解放前薩滿用過的雄鼠卵,值錢不值錢不清楚,只是留得年頭多了,一直沒捨得扔。
我恍然大悟,原來雄鼠卵就是這樣的,今天算是見著實物了,以前我聽家裡的老人們講過,那時我還覺得納悶兒,公耗子怎麼可能有卵?好像連母耗子也不會有吧?實際上,爬蟲走獸腹中的結石,在舊社會統稱為“內丹”,但各自還有各自的名目,這枚“雄鼠卵”,就是老鼠的內丹。
後來我特意翻看了一些資料,發現古書中記載著,用“雄鼠卵”山中致雷雨頗有奇效,此是自然造化所鍾之奇,難以常理論測。比如凡是雄鼠所產結石,其上都有天然生成的符文,這在《本草綱目》上都有明確的記載,非是妖妄流傳之言。又比如百歲老刺蝟腋下會生有鏡印,豬羊的結石上生出印篆,也都各自有其異效。
易法有云——陰陽合而後有雨,陰陽相薄,感而為雷,激而為霆。聽說這法子原是漢朝時傳下來的匈奴法,以淨水一盆浸泡特殊石,反覆淘洗不斷,密持咒語良久,即會降雨。石子名為鮮答,最大的有雞蛋大小,最小的如同豆粒,這些石子全是地上走獸及五蟲腹中所產,其中以牛、馬二寶最妙,也最為難得,後來此術流傳至中土,雖然不知咒言,但照此方以水浸石,也可致雨。
牛有黃在膽、犬有墨在腎,牛的結石叫做牛黃,生在膽囊之中;犬的結石生在腎臟,叫做“犬墨”。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