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星期四第一課(2)
接電話時切忌慌張
別以為郵件發出去後就萬事大吉了,接下來的環節更為重要。一段時間過後,別人可能會來電話。這時會有一個問題,我也遇到過,就是別人打來電話說是某某公司的,你曾發來應聘郵件。但是,由於過去你過於密集地傳送郵件,一時可能反應不過來你應聘的是什麼職位。你可能會說,為什麼不發一封記一次筆記?電話來了對對筆記不就好了?不現實。你沒有時間去對筆記,因為傳送的資訊量大,每天都有很多不同的職位需要傳送,你也不可能做詳盡的筆記,即使做了也不適用,同樣難以迅速定位。
這時,你千萬不要慌張,不要記下了面試時間和地點就以為沒事了,更不要貿然說你記不清了之類的話。通常來講,打電話通知你應聘的人都是公司的小職員,所以,你可以很禮貌地問他你應聘的是什麼職位等,而且一定要做筆記,然後設法瞭解這個公司的情況。一般來說,你可以透過招聘公司的內部宣傳資料、報紙、雜誌、宣傳手冊等媒介獲得相關資訊,如單位性質、規模、主營產品、自身特色、組織結構、資產狀況、企業信譽、經濟效益等。
若該公司有自己的網站,當然再好不過,裡面的資訊一定包羅永珍,大到公司企業文化、領導決策,小到近期發展計劃、舉辦活動,可謂應有盡有。藉此,你可以對招聘公司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的瞭解。如果他們開闢了自己的論壇,你大可成為註冊使用者,向那些“前輩”們瞭解更多的資訊。
不要拒絕朋友的幫助
找工作時,別忘了朋友這個豐富的資源。不過這條路是不能臨時抱佛腳的,要注意平時積累自己的人脈、擴大交友範圍,並且要經常保持聯絡,時不時發發簡訊、煲煲電話粥或者聚聚餐等。遇到麻煩才想起和朋友聯絡,無異於“臨時抱佛腳”,根本無濟於事。你應該明白:朋友是相互的,不僅僅是索取,還需要你的付出。只有這樣,在你陷入困境時,你的朋友才會毫不猶豫地伸出雙手。
在職場,很多時候一份好的工作真的是朋友舉薦的,或朋友的朋友推薦的。因為被朋友推薦,你首先就擁有了你朋友的“信用抵押”,面試方一開始就會對你比較和善。要記住,越是朋友推薦的面試,越要充分準備好,千萬不要讓朋友的“信用抵押”付諸東流,一定不要給朋友丟臉。
當你的單位或你朋友的單位缺人手的時候,你也應該積極聯絡你的朋友,幫他們推薦。當朋友沒工作的時候,你更要加倍努力地打聽。你幫別人一次,別人絕對會回報你的。職場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一個江湖,義氣也是很重要的。
當我剛剛自學完平面設計,準備找一份設計的工作的時候。我的一個美國朋友巴利斯為我四處打聽,結果推薦我到《婚禮》雜誌去面試,因為巴利斯的交情,雜誌決定押寶在我身上,讓我直接做藝術總監。我透過自己的努力順利勝任了工作,得到了廣泛好評,沒有給他丟臉。後來當他好幾次需要幫助的時候,我都毫不猶豫地付出了。
星期四第二課(1)
只穿對的 不穿貴的
記得我參加快樂男聲南京賽區沒多久,就有人把我的照片放到網上,說我戴Tiffany的戒指、Gucci的項鍊、Cartier的手錶,穿D&G的褲子、Prada的鞋子甚至CK的內褲。看了報道後我也嚇了一跳,算算近十萬元就這樣被穿在了身上。可能是因為行業的原因,與品牌接觸比較密切,潛移默化的同化,自己也不知不覺成了一個名牌堆積品。其實,雖然因為職業的原因我不得不非常注重自己的外表裝扮,但並沒有刻意去追逐名牌或者怎樣,在我看來,穿衣打扮是件平常的事情,每個人都要做。但是,並非每個人都會做,這需要一個過程。倘若你某天穿錯了衣服,頂多被別人指指點點嘲笑一番,不過,若是在一些重要場合穿錯了衣服,後果就比較嚴重了,例如——面試。
很多人面試時不在意自己的穿著,以為只要看得過去就OK了,這種觀念其實是大錯特錯的。因為我是做品牌推廣的,所以對包裝尤為重視。不論是人還是物,你首先接觸到的肯定是他的外表。商品的外表吸引了你,你才有拿起來看看、進而產生買下它的衝動;人的外表吸引了你,你才有興趣和他繼續交往下去。有人際學家研究認為,初次見面的雙方,在五分鐘之內就會產生一種心理定勢,接下來的交往就會以這個心理定勢為基調展開。由此可見,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要想給面試官留下好印象,進而增加成功機會,一定要學會包裝自己。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