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是丁建偉有一搭沒一搭的講些學校裡的閒話,什麼師生戀了,潛規則了等等,越說越離譜,周海峰看孫梅的臉上漸漸有些氣惱,知道該讓丁建偉閉嘴了,忙打了個哈哈:“對了,還有誰,再講一個,最好是現在咱們所在的校園的鬼故事,老丁你休息下吧,聽聽大家的故事!”
也許是孫梅真的聽不下去丁建偉的話,所以她自告奮勇,開始給我們講第四個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校園裡。
這個事情,其實是我親身經歷的,當然我事後考慮過也許是我多慮了,當時精神太過緊張所以看錯了。恩,這個事情其實是和上次老丁講的那個死去的女公主相關的。
關於那個女公主的故事在校園裡流傳並不長,原始的版本早已不知道是什麼樣的了,但我問過校園的老員工,確實在幾年前校園假山的那個位置挖到過古墓,而且古墓中確實有一具儲存完好的女屍,不過聽說由於技術問題,女屍一遇到空氣就迅速萎縮變黑了,就連一張照片都沒有留下來,而且聽說這個女屍入葬方式確實於現在不同,更重要的是她身著白紗,按理說中國的傳統就沒有身著白色服飾入殮的習慣,詭異的很。
還有的就是,這個女子是不是公主,老員工並不瞭解,因為當時挖掘人員並沒有告訴過他們太多的細節,當然也不排除有人知曉,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傳言。
女公主的故事為何最近才傳的火熱,我想跟假山那邊偏僻有關,再加上有一些奇怪的事情發生,有些人想起女公主的事情所以就流傳開來。畢竟人是很會聯絡的。
我也一樣,我非常的好奇,和我的職業有關,學歷史的對歷史上的事件總是充滿了好奇,我希望能瞭解到歷史上每一個謎一般的事情的真相,這個女公主也一樣,我希望能知道她的名字,和她的故事。
在學校的展覽館裡,據說有一塊當時出土的木製牌匾殘片,這是學校用盡手段才留下的東西,為的是製造一種所謂的文化,好讓參觀的人能看到,校園是有一定歷史淵源的,我看其實是多此一舉。
我專門到展覽館看了多次牌匾,上面只有兩個奇怪的字,僅僅看起來是由幾個類似於F、E、T等形狀的字母組成的文字。我專門查了資料,發現這應該是藏傳佛教和印度所特有的一種文字,是梵語的一個分支,一般是來書寫咒語的,我再查下去,發現這兩個字其實就是詛咒的意思!只是我不知道這是在詛咒誰,是有人詛咒死去的女公主,還是女公主詛咒挖她墳墓的人,反正看得我是心驚膽戰。
第1卷 第四十七章 賜死的公主
雖然害怕,但我還是好奇,接著研究下去,發現這種梵語傳入中國的時間應該在唐朝以後,因為在敦煌的很多文獻遺蹟中就曾經看到過,只不過大家都統稱為西域文字而已,並沒有單獨分出來。我再向下了解,在敦煌的文獻中這種梵語只是出現了一段時間,隨後就消失不見了,而在中原的記錄中卻根本沒有這種文字,由此我可以判斷這種梵語並沒有傳入中原地帶,而是在敦煌只流行過一段時間,應該是隨著佛教的一個分支傳入而已。
如此,我可以判定大致時間,是在北宋的末年,而這個女子應該是靖康之難後被擄走的公主。她一定是在被擄走的過程中發生了意外,並沒有到達金人的首都上京,而是輾轉到達了西域,在那裡學習了這些梵語。
這一段調查過程並不慢,我也沒有想到牌匾上的文字居然可以給我如此多的資訊,在大家剛剛知道女公主的傳說不久,我就已經知道她的一些情況了,這讓我欣喜不已。但我並沒有滿足,我希望能知道她是誰。於是,我再次去圖書館查詢宋代資料,很明顯,如果我們能查到哪個公主回到了中原,那麼她肯定就是我要找的人。
沒想到的是,我認為簡單的問題坐起來居然如此之難,我翻閱了圖書館中幾乎所有和那個時代相關的書籍都沒有這樣的記載,不光是我,我發現有幾個學生似乎也對這個感興趣,我們甚至一起查詢過,但都沒有結果,我幾乎就要放棄了。
那天在宿舍中,我仔細思考這些問題,在想這件事究竟哪裡有問題,才讓我再也走不下去了。想著想著,想起那個傳言中,被皇帝因為醜聞賜死的,我突然明白了,為什麼在那些歷史書籍中沒有這個公主。想她被擄走,如果回來定然為當時的皇族所不容,不要忘了,南宋理學盛行,女性的貞潔重於生命,表面上皇族如何會承認有這樣的公主呢?顯然這個多災多難的公主回到自己的國家後,還是被賜死,然後埋在了這裡。當然,私下裡入葬規格還是用公主的水準,也算給了一個名分。如此,我們就不難明白這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