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部分(第2/4 頁)
稀能夠看到眼皮在微微顫動,顯然已經聽到了他和僕固懷恩的對話,他也不在意,回過頭後就繼續說道,“漠北基業雖是我一手奠定,但那裡和中原不同,各部有不同的風土人情,不可能合而為一共治,我也不稀罕一個大汗的虛名。更重要的是,對我來說,那裡已經沒有挑戰性了,你這個勇將反而大有可為。”
僕固懷恩頓時有些失望。他也跟著看了一眼天子,心中思量著禁苑那六千兵馬如果能夠聽從自己指揮,李隆基一死就殺出宮去,把十六王宅之中的皇族全都清洗乾淨,到那時候硬逼杜士儀黃袍加身,這樣會有多少成功的可能性。可他還沒想到最後,就只聽得叮的一聲,低頭一看,卻發現是杜士儀一指頭彈在他懷裡的金盔上。
“好了,別胡思亂想,派人去一趟政事堂,替我知會一聲裴相,高仙芝既然回來了,獻俘獻捷之事拖到新君登基再辦不遲,但先給我把杜廣元調回長安來。”
見僕固懷恩去了,杜士儀方才嘆了一口氣。之所以不能隨隨便便篡唐自立,還有一個重大原因,那就是南方的巨大空白,他從前不是不想染指和兵權同樣重要的財賦,可出於實力至上原則,只能先抓兵權,放掉江淮財賦,但今後就不一樣了!同時,豐王李珙的死,郭子儀和程千里的留京,崔五娘和固安公主的離開,這些訊息都會漸次傳開,所有的因素都會被人掰碎了思量,足以讓這場看似公正的賢王推舉往某個深淵的方向不停地滑落下去。
“陛下大可放心,縱使你去了,大唐一時半會還是在的。”杜士儀伸了個懶腰站起身來,隨即頭也不回地說道,“宗室王孫,絕不會亡於杜氏之手!”
李隆基茫然睜開眼睛,卻已經無法扭動脖子,只能依稀看見杜士儀的背影。儘管他的腦子已經不若從前那樣靈敏,可他當了幾十年天子,又豈會真的安心?他聽得出杜士儀的弦外之音,宗室王孫,只會亡於李唐皇族自己之手,就如同他殺了自己的好幾個兒子和孫子一樣!杜士儀這看似公平的推舉之法,卻讓近乎每一個皇子都參與到了這場爭鬥,即便未必人人手中染血,可只要沾了這份參與過的因果,得到過大臣的推舉,異日新君的心裡便會多一根刺。
最重要的是,每一個候選的宗室都無法確定,某些信誓旦旦擁護自己的大臣是否真的投下了那一票!疑忌的種子從種下開始,就無法解除。
杜士儀,爾真是天下第一****!
李隆基的身體突然劇烈顫抖了起來,巨大的痛苦從心靈席捲到了四肢百骸,到最後完全把他整個人給吞沒了下去。他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妃妾無數,兒女成群,可最終在這臨到終了的這一日,陪伴在身邊的,竟然是他曾經認為可玩弄於指掌之上的臣子,如今刻骨銘心的仇人!他奮力瞪大眼睛想要看清楚面前這個人,可那些蜂擁進殿的御醫,那些宦官和宮人,卻把杜士儀給擋在了身後,讓他無法再看清那張即使下了九幽黃泉也要記在心裡的臉。
一聲呼喊把外間等候的御醫等人都叫了進來,杜士儀自己卻已經悄然退到了大殿門口。
他曾經親眼見證了開元盛世,曾經親眼見證了開元天寶之交的群魔亂舞,也曾經見證了安祿山兵出漁陽,席捲河北河洛,直逼關中的鐵蹄軍威,更曾經親自領兵,將這一場本該肆虐天下八年的兵災平息了下去。而現在,他便要見證曾經自詡功業直追太宗李世民的李隆基之死。只不過這一世,李隆基不會再過上幾年太上皇的淒冷生涯,亦不會因為李亨而得到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這個諡號,而被後世因避諱康熙而稱為唐明皇!
世間再無唐明皇!
ps:此章吾之所愛^_^
第1270章 有毒的誘餌
李隆基嚥下最後一口氣,是大半個時辰之後的事了。臨死前,他的身邊沒有妃妾,沒有兒女,沒有任何親人,只有一群惶恐獲罪的御醫和宦官宮人。所以,在天子實質上駕崩,而他們不得不和一具屍體一塊軟禁在此,同時得到了保命的承諾之後,每一個人都長長鬆了一口氣,竟然沒有一個人為這位君王嚎哭舉哀。這時候的流淚非但沒有必要,還會給自己引來殺身之禍!
忠於天子的人不是心灰意冷,便是在一次次清洗之中或死或逐。如今,只剩下李隆基自己孤零零冰冷地躺在御榻上,任憑一雙雙手在身體上塗抹香料,在身邊放置冰塊。
如今人都死了,杜士儀也懶得和一個死了的天子繼續同處一室。他只想了一想,便命人去給姜度和竇鍔傳話,說是自己回去有些事情,請這兩位左右監門將軍接替自己輪流守著興慶殿。即便如此,偵知他離開的訊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