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第2/4 頁)
想到的是大唐在這之後並沒有動作,頓了很長一段時間,阿史那泥孰和突厥頭人們不止一次的詢問大唐駐軍到底什麼時候辦成,大唐駐軍也給不了準確的回答,阿史那泥孰派使臣去大唐詢問,結果大唐正在辦理一場非常宏大的考試,據說有超過十萬人參加,暫時沒空……
對於考試阿史那泥孰很是好奇,但是更為急切的就是條約的執行,那可是最具有權威性的條約,怎麼可以不遵守呢?阿史那泥孰逐漸失去了耐心,頭人們也逐漸失去了耐心,就在他打算最後一次質問大唐朝廷的時候,大唐使節快馬加鞭趕到了西突厥王庭,阿史那泥孰大為驚喜,立刻設宴迎接使節。
使節先向阿史那泥孰道歉,表示因為大唐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這個事情被押後了,這不,剛剛解決了考試的事情,立刻就來處理這個事情了,為了表達歉意,大唐還會將各種支援物資提高一成,並且加快互市的開辦,同時,約定的三千駐軍也將在十日後抵達,同時抵達的是支援物資,最遲一個月,大唐的市集就可以開辦了,到時候,還需要阿史那泥孰可汗好好的約束下面人,保證大唐商人們的安全,畢竟來這麼遠的地方做生意,大唐的商人都很不安心。
阿史那泥孰立刻表示理解,立刻表示會認真的約束下面人,保證大唐商人們的安全,絕對不會讓他們受到一丁點兒的傷害,並且表示對大唐的誠意非常敬佩,西突厥一定會和大唐保持長期友好的關係。
使節很高興的說道,這些都是大唐皇帝的決定,皇帝陛下感到西突厥民生艱難,所以特意下令商人要將價格壓低,不能坑害西突厥百姓,同時還會有各種各樣的店鋪來西突厥紮根,到時候就把這裡打造成一個很大的市鎮,然後也會向王庭繳納賦稅,迎合王庭的法規。
阿史那泥孰感激涕零,繼續表示要深化和大唐的合作,竭力幫助大唐,同時也希望大唐以誠待西突厥,共修兩國之好,西突厥會按時向大唐朝貢,聊表謝意。
至此,大唐和西突厥的關係得到了穩固,這裡面自然少不了新生的縱橫司的貢獻,蘇寧給這些新選拔的官員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四面出擊,第一個任務就是出使西突厥穩定住西突厥高層,別讓他們有什麼二心,第二個任務就是聯絡準備好的援助物資和三千駐軍,第三個任務就是到東市和西市張貼布告,勸說民間大商去西突厥做生意,同時蘇寧派遣家裡面的下人去各個有關係的國公府上送信,也準備勸說他們加入這個行列。
這個要是操作好了,可是暴利啊!(未完待續。。)
三百五十七 民間的疑慮
暴利的確是暴利,一點兒錯沒有,商業原本就是為了利潤而存在的,如果不是為了利潤,商業也就不會發達起來,一旦商業的力量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經濟利益和政治集團的政治利益產生了衝突,資產階級革命也就應運而生了。
如今的大唐,連宋代的市民階級都還沒有產生,就更別提什麼資產階級了,商業力量發達的第一個里程碑意義的代表,就是政治集團取消宵禁,允許商業自由的經營,不設市長,不設專門地點限制等等,但是出於對商業力量過度發展帶來的種種問題的顧慮,蘇寧暫時沒有考慮商業改革的問題,先拿西突厥作為試點,然後再看情況。
所以新生的縱橫司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西突厥的事務上,同時也因為縱橫司的全盤接手使得朝堂上沒有了往日的爭吵與喧囂,李二陛下就此感覺縱橫司的存在和蘇寧所謂的分工做事是挺不錯的,也就此賦予了縱橫司更大的權力——全面負責對西突厥的各項工作,遇事可由郎中與員外郎共商決定,不必事事上報皇帝。
這貨難得的分出了一部分權力給別人,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等到百家復興之時,就可以藉助更多的專家力量獲取更多的權力,大力分權,百家復興所帶來的好處也就一目瞭然了,縱橫司的存在也就更有必要,更顯先進。
西突厥那塊根本沒有開化的野蠻之地實際上沒有什麼商業價值,但是經濟價值和戰略價值還是有的。所謂的經濟價值也就是大片水草豐美的草原,可以為大唐提供大量的戰馬,增加大唐的騎兵力量,能否對遊牧民族產生軍事上的優勢,主要就看騎兵,騎兵強悍,則可以把遊牧民族按在地上打,若是騎兵衰弱,只能被遊牧民族按在地上打,這就是大唐和大宋帶來的經驗。
這是火藥武器尚未完善之前的情況。但是現階段。要讓蘇寧弄出一般的火藥那是不難的,很好弄,但是那種低層次威力實在是難以應用到軍事上,或許用來開山破石增加修築道路的速度還是可以的。可是要用到軍事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