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部分(第2/4 頁)
持警惕的能力,他們必須要知道這一切都是為了他們日後上了戰場可以更好的存活下來。
每一年只有一千個大好男兒從軍校畢業出來擔任軍職,還都是基層軍官職位,直接上第一線戰鬥的軍官職位,要是沒有戰事還能多活一陣子,一旦來了戰事,他們的死亡率將居高不下,活到最後的一定能夠成為軍中的頂樑柱。但是那些戰死的也將數不勝數,軍校每一年都會為那些站死的軍校學生舉辦祭祀大典,用最隆重的儀式和禮儀把他們的名字鐫刻在英雄紀念碑上,把他們的骨灰和靈位請入忠烈祠。
蘇寧不知道按照大唐日後的戰爭頻率,這每一年的一千名畢業生可以支撐多久,或者說可以活下來多少,按照黃埔軍校的死亡率,這一點恐怕是很可怕的,尤其是在抗戰初期的時候,黃埔第六期第七期第八期的時候。死亡率是最高的。
基層軍官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只有存活下來的最優秀的一群人才能成為將軍,成為安全係數很高的大將,當然他們要在血與火的戰場上存活下來才可以,今後大唐軍中的晉升制度也會因為軍校畢業生的加入而變得更加公平和透明。強者為先。戰功高者為先。除了皇帝的直屬軍隊,其他的戰鬥軍隊都不會出現權貴草包子弟擔任軍職的情況。
軍事大學的日常教學會由目前已經處於離休狀態的大將李靖全權負責,李靖會帶領一批老將大將前來為這些年輕的學子講課授道。傳授戰陣經驗,講述戰爭故事,親自監督他們的日常訓練,這些現役的將軍會成為教授的存在,時不時的就來講上一兩節課,有仗打時出征打仗,沒仗打的時候這些將軍們就可以過來授課,甚至與剛剛獲勝歸來的將軍也可以現身說法,把戰鬥經驗傳授一下,然後利用沙盤講解整場戰鬥過程。
這個教育制度被蘇寧提出來之後得到了軍方大將們的一致贊同,他們一致贊同這個非常有新意的教學方法,這樣一來,現役的將領就可以當老師了,退役之後的將領直接入住軍事大學,一輩子就在這裡面教書,然後養老,直到壽終,他們帶出來的學生會繼承他們的遺志,為了大唐的光輝永存而前仆後繼,九死不悔!
就目前而言,已經有好幾位處於離休狀態的老將軍提出了要進入軍事大學擔任終身教授一職,就把這把老骨頭丟在裡面了,也不管其他的了,將來死也要死在裡面,五十多位軍中有頭有臉的將領向軍事大學遞出了橄欖枝,表示願意在閒暇時期過來給學生們講課,老了以後也要當終身教授。
教授這個職務已經被蘇寧納入了軍事大學的體系裡面,軍事大學裡面沒有正式的官員,不和朝堂上的品級劃等號,而是獨立的一套體系,最高是校長,李二陛下,並且日後將由歷代皇帝世襲;下面是祭酒,實際上的主事者,目前是李靖,今後的祭酒也將會是德高望重軍功甚巨的大將擔任,要得到大家的普遍認同,由皇帝親自任命。
而且任期只有十年,不論你是多麼厲害的大將,任期十年,不管十年之後你是死了還是沒死,都不能繼續做祭酒,而是會成為副校長,校長李二陛下之下的最高領導,榮譽職位,沒有實際權力,但是仍然有教授的頭銜。
祭酒之下就是好幾個行政教學部門,和每一個科系的部門,這些部門都是軍事大學裡面獨立的部門,不和朝政有任何關係,部門的頭頭叫做主任,副手叫做副主任,主任和輔助人身邊類似於秘書的人,叫做司馬,某某主任司馬,也是為了和朝廷區分開來。
其他的一些文員工作人員都有自己獨特的稱呼,和朝廷完全不一樣,如果不是因為沒有政治權力,這儼然就是第二個朝廷,一個完全不同於朝廷的朝廷,自己運轉,自己工作,自己運營,朝廷任何行政官員不得干涉,同時,軍校裡面的終身教授也不得擔任任何實際官職,完全脫離朝政。
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是拿朝廷俸祿的,沒有品級,不是正式官員,但是地位卻比正式官員還要重要,凡是可以進入軍事大學工作的人,就是工作人員,都不是一般人,這些職位都會面向百姓選拔,百姓中的能人可以申請擔任這個職位,透過選拔再行任命,那些厭惡朝廷爭鬥的人也可以進來,做這些工作,遠離朝堂爭鬥,蘇寧不敢保證這裡面不會出現什麼齷齪,但是,至少不會像朝政那樣動輒你死我活。
由此,整個軍事大學的行政教育體系初步確立,蘇寧把這些東西整理好了吩咐人交給李二陛下過目,儘快給出答覆和改進意見,然後交給軍事大學目前的班子一起討論,然後再把最後的匯總意見上報,交給門下省稽核,這是第一份也是最後一份軍事大學需要門下省稽核的檔案,今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