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部分(第2/4 頁)
手接過心愛的寶劍,再看著薛仁貴,頓時有了一些惺惺相惜的感覺。(未完待續。。)
二百七十四 開始!
“藥師啊,這考試,也差不多該開始了吧?”長安城皇城的城牆上,李二陛下在一眾大臣的陪伴下,看著遠處升起的狼煙,感慨的問道,說實話,十萬人的考試,當這一切真的實現的時候,當這一切真的發生在眼前的時候,李二陛下才覺得踏實,畢竟是一場前無古人前所未有的十萬人大考,還是軍事方面的,完全的把科舉考試給壓了下去,完全是前所未有,大唐這是空前了。
當然,這也讓很多文人心有慼慼,為了安撫文官,同時保持文武之間的平衡,李二陛下一邊準備封賞一批有功文官,一邊開始思考了在蘇寧的奏摺之中提出來的設立參謀部建議,以熟悉兵法的文士擔任職位的部門,主要負責戰爭的策劃和下達戰爭指令,為的就是在問管和物管的系統中間插上一腳,降文官和武官直接接觸的那個地方給生生的切斷,加上一個參謀部,獨立於六部之外的第七部。
參謀部的職責等於是把兵部的存在完全變為了後勤部的意義,兵部將失去調兵之權,而徹底地變成結算軍人軍功和負責升遷管理後勤的部門,參謀部將接替起兵部的調兵之權,並且主導一切的戰爭,一切的戰爭都會有參謀部進行推演和策劃,然後把戰略戰術下放到軍隊,由軍隊直接實施,二者直接聽命於皇帝,對皇帝負責,而避開屬於文管系統的一切。
一旦發生戰事,將由參謀部主導。而沒有戰事的時候,軍隊將領和參謀部的謀士也不會參與到政務上,蘇寧提出的美好最終設想是武臣習武,文臣習文,兩不相干,軍職文臣也就是俗稱的謀士將承擔起割裂二者直接聯絡的重要職責,從此文官系統和武官系統都不得插足參謀部,不懂軍事的人也不得插足參謀部,參謀部會成為一個特殊的部門。
參謀部的謀士都會以參加過戰爭的適合做謀士的人擔任,蘇寧為此建議在軍事大學裡面設立一個獨立的學科。這個學科一旦設立完畢。人數不用多,但是職責很重要,參謀們將會以軍師的身份進入到各個部隊裡面,和軍隊大將一起征戰沙場。經歷戰爭的磨礪。然後一步步升遷。最終的最高地位就是參謀部主官總參謀長,擁有策劃戰爭和對戰爭結果直接負責的重大職權。
這些參謀甚至可以下放到校尉身邊,成為和校尉一樣職權的軍官。唐代軍職分為衛、府、團、旅、隊、火六個等級,不過從府到衛的差別太大,這也無所謂,蘇寧的主張是在一個團裡面就可以設定軍師,為校尉級軍師,而後上升為都尉級軍師,也就是府一級的軍師,載往上才是衛一級的軍師,然後逐步向上升級,和軍官享有一樣的升級標準,一旦成為某個軍官的謀士,就會成為這支軍隊的長官。
至於決定權,蘇寧鬱悶了很久,因為參謀不屬於文官系統,所以不會有文人掌軍的事情存在,但是軍事主官和參謀人員的決定權方面,蘇寧卻有些猶豫,到最後,蘇寧決定還是把決定權賦予軍事主官,但是軍事主官和軍師是休慼與共的,在上升到衛一級的軍職之前兩人有利益上的一致性。
參謀制度也是伴隨著軍事的發展而發展的,在現代歷史上參謀長不具備軍事主官的最終決定權,那是因為現代軍人大將本就具有相當的文化水準,但是這個時代的不一樣,大部分都是靠戰功晉升,而沒有文化的猛漢,所以在決定權方面,蘇寧很是苦惱,暫時決定還是把決定權賦予軍事主官,至於參謀制度,還是等設立出來了再說吧!
從這一點上,李二陛下發現了蘇寧真正的才能——長遠的眼光和精準的判斷力,他似乎總是能看到一些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從而提前為即將發生的災難做一些努力,從而阻止災難的發生,文人掌軍和軍人干政這兩點都是大唐之前發生過的,蘇寧在奏摺裡面詳細的訴說了兩種制度的缺失,只有避免軍人干政和文人掌軍,才能得到一個穩定的局面。
但是現在這個時期,唯一可以用上力氣的,唯一可以想見的,就是用參謀制度把文官和武官徹底的分離開來,文官不可染指軍隊,武官不可肆意干政,參謀部的存在意義就是把兩者割開,兩不相干,但是長久以來的政治制度很難改變,所以具體的情況還是有待商榷的。
看著狼煙升起,李靖平靜的對李二陛下說道:“是的,陛下,考試已經開始了,陛下是否想要去親眼看看考試的過程和結果呢?二十位將軍作為考官正在監督,左武衛和左衛調兵五千保證考試的順利進行,外面是安全的,不知陛下有沒有興趣看看這場前無古人的十萬人大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