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2/4 頁)
腦袋旁邊,宇文無極餓的已經前胸貼後背了,看見野果子也都雙眼冒精光!抓起來就塞到嘴裡,吃到一半‘噗通!’一腦袋栽倒在地……
“人類……醒醒……”昏迷中宇文無極聽到一個人在呼喚自己,那聲音聽起來近在咫尺。他的聲音像老者般慈祥,卻又不失霸氣,妖異不失仙氣,光聽這聲音自己都覺得會甘願臣服於此人,那人是誰?誰又能有這樣祥和的王者氣息?是神?
眼睛慢慢睜開,一絲金光刺得宇文無極又重新閉上雙眼,“難道真的是神麼……”,宇文無極撐起身子坐了起來用手擋住金光,待適應強光後他才敢睜開眼睛。宇文無極發現剛才那群狐狸正分成兩列隊伍站在兩旁。
“人類……我知道你來的目的……”那聲音從眼前的大團金光中傳來。不知對方是何方神聖,宇文無極打起精神擺出架勢防禦。
“你~到底是誰!”宇文無極確認眼前的根本不是神,而是妖!
“你猜的沒錯,我是妖……”那團金光火焰般晃動起來,浮現出野獸的形狀,這巨大的“野獸”搖著八條尾巴不慌不忙的說道:“這下知道我是誰了~?”。
宇文無極心裡自然已經有了大概,卻不敢肯定,因為……如果真是那傳說中早被封印的邪獸,妖界真的大亂了!
“對……我就是九尾狐!”九尾狐狂笑道,空氣都為之一顫,這股氣勢不是一般妖孽所具有的,宇文無極確定它是如假包換的九尾狐!“你想問我怎麼只有八條尾巴是吧……”,宇文無極剛要開口又被九尾狐打斷,九尾狐簡直就是自己肚子裡的蛔蟲,沒有什麼能瞞得過這隻老狐狸的雙眼。
第7卷 傳說中的九尾狐之卷 Ⅴ
九尾狐,最早是出現在《山海經》。“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山海經;南山經》),“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山海經;海外東經》。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是一個亦正亦邪的形象(按照正規說法,狐,狸是兩種動物,只是人們叫習慣了,統稱狐狸,而只有狐有仙氣,狸似乎只是是俗物)。《山海經》中的九尾狐,乃是一個能“食人”的妖獸。到後來的漢代石刻畫像及磚畫中,常有九尾狐與白兔、蟾蜍、三足烏之屬列於西王母座旁,以示禎祥,九尾狐則象徵子孫繁息(見《白虎通德論;封禪篇》)。
九尾狐(準確的說是八尾了)臥下前身,探出腦袋伸到宇文無極面前,兩個拳頭大小的鼻孔吹出濃重的鼻息,吹得宇文無極身上溼漉漉的,好不難受。九尾狐詭異的打量著宇文無極,“嘻嘻嘻嘻……”九尾狐忽然掩面而笑。“小小的人類身上竟然還有惡鬼附著於你~!有意思~有意思!”。九尾狐在仙界是極稀罕的種族,很少過群居生活,喜好隱蔽于山谷,一般分散在仙界各層,許多人終其一生甚至連妖狐的面也未曾見著。盛傳妖狐具絕世之容姿,蓋世之智慧,而妖狐的皮毛更是珍品中的極品,其中享譽最高的又屬九尾狐狸。只出沒於高山嚴寒地帶,一般小妖狐誕下一百年後既可化為人形,無一不是絕貌傾城。九尾狐的皮毛為淡若無色的淡白,眼瞳為血的深紅,銀白色的九尾狐,皮毛如月華般清濯明淨的銀色,皎潔出塵。
九尾狐出沒時有一個特徵,是會有沙沙聲,像是雞毛撢子擦過紫檀木桌面的聲音。因為狐狸練成人形,最難修煉的,就是狐狸尾巴!尾巴有九條,既顯示了它狐媚的深厚功底,又暗示了它向人類藉助陽氣時的困難,因為尾巴的繁複很容易使其露出馬腳。因此,其尾巴的構造恰恰符合古文化的辯證法:能力越高,麻煩就越多。
在中國、日本和朝鮮半島都有關於九尾狐的傳說。相傳當狐狸精的尾巴是儲存靈氣的地方,當狐狸精吸收了足夠的靈氣,尾巴就會一分為二,到最終裂變成為九條尾巴。當狐狸精擁有九條尾巴之後,就會有不死之身。不過傳說九尾狐最後是被封印在日本的三生石內……
宇文無極退了幾步,下意識的用手遮住左眼,磕磕巴巴問道:“你還沒回答我的問題呢~!”。
九尾狐得意的咧開嘴,直起身子:“我想你這麼聰明,不會不知道我用尾巴救了誰吧~?”。
第7卷 傳說中的九尾狐之卷 Ⅵ
“胡媚~?!她在哪兒!”宇文無極自然不傻,一聽有胡媚的訊息,騰地站了起來。
九尾狐沒有說話,伸出一根爪子在空中一劃,空氣中竟然露出一道裂縫!裂縫擴至一人高下呈圓形,一個熟悉的身影顯現其中……
那火紅的身姿……“胡媚~!”宇文無極衝向裂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