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他發現,前面朦朧處隱隱約約有人在向自己招手。凌風奇怪之極,但還是掠了過去。可到了那裡人卻不見了。便見一座較大的宮殿,旁邊有樹有假山。然後看見曲折迴廊處,飄飄來了一隻燈籠。
凌風忙向假山後面躲,突然感到後背吹氣如蘭。
“噓——”那人作了個不要出聲的手勢,“有人跟著你,我把他引開。”
那人學了一聲貓叫,一扭腰上了牆頭,向另一方向掠去。
燈籠近了。
打燈籠的是一個宮女。宮女領著一個人。
“姚使君③,殿下已經在等著了。”宮女說。
“謝謝娘子。”被叫作姚使君的人禮貌地說。
“使君真好禮數。”宮女說。
燈籠只是推開一圈的黑暗,凌風看不清二人的面容。他悄悄地跟著二人,七拐八拐,宮女帶著姚使君進了大殿。
門關上了。宮女遠去。
凌風找了段圍牆作跳板,一縱上了殿頂,悄悄開了一片琉璃瓦,斜斜向下一望,下面的一張大書桌上,赫然擺著一支血跡斑斑、沒有羽的箭。
這種箭化成灰凌風都認得。凌風現在還留著一支。那支箭奪去了李雯、韋芷和“一錘定音”張無奈、“二郎擔山”鍾然、“四平八穩”唐突的生命。這種箭叫風羽箭。
風羽箭也就是不裝箭羽的箭。這是把箭桿兩邊原來安裝箭羽的部位剔空,使箭在飛行時保持穩定的一種箭。老尼曾說,大唐軍隊和大隋軍隊用箭基本相同,分為北方產、南方產和西北、東北產三種。北方產的箭桿用崔柳;而西北和東北產多用樺木;如果是南方所產,箭桿便大多便用竹子。北方多崔柳,西北和東北多樺木,而南方產竹。當然北方也有竹,但就沒有南方那麼多了。竹的種類有楠竹、鳳尾竹、湘妃竹、冷箭竹、箭竹、毛竹等幾十種。這風羽箭用的是箭竹,箭竹多產自大唐和吐蕃交界的高山地帶。老尼還說,吐蕃有一個著名的地方,以造箭著稱於世,那地方叫打箭爐。老尼肯定地說,這種箭就來自打箭爐。
明亮的燈光下,凌風看見書桌旁邊坐著兩個人。一人大約六十歲,長著厚厚的連腮鬍子,大眼,濃眉寸長。而另一個則頭戴幞頭,身穿缺胯袍,腰束金玉帶,懸玉具劍,穿長靿靴,年紀三十上下,不是在蒼巖山開天目時見過的人是誰?
“殿下,姚崇來得急,也沒帶什麼東西,”自稱姚崇的人說,“只帶了一點同州的土特產,叫棗肉沫糊,請殿下品嚐。”
凌風狂喜,被叫殿下的人肯定就是當今皇太子、崔公李隆基了。
“姚使君,委屈你了。”李隆基說。“你和宋璟給聖人④的密奏我看過了。讓你到同州、宋璟到楚州任刺史,聖人也是迫不得已。”
“殿下,這個我懂,”姚崇說,“其實,將太平公主遷到東都洛陽,把寧王李成器等諸王調離,是防止他們擁兵自重的上上之策。寧王李成器和殿下雖兄弟情深,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殿下,太平公主說過,自古廢長立幼,禍亂之根。她說得不錯。寧王是長,殿下是幼,太平公主希望立的太子是寧王李成器,所以,把寧王調離,也是防止寧王被太平公主利用或拉攏的一箭雙鵰之計。而岐王李隆範、薛王李隆業是殿下的弟弟,不會和殿下有立儲之爭,所以,姚崇和宋璟建議聖人把二人從左羽林衛大將軍和右羽林衛大將軍的位置調離,讓其到東宮任左、右衛率,掌管東宮兵仗羽衛,道理也是一樣的。如果能成,殿下您和兄弟三人就成鼎足之勢了,而鼎足之勢一成,東宮的地位便穩如泰山。”
因為沒有來龍去脈,姚崇這番話凌風聽得不明不白。
其實姚崇講的是姚崇、宋璟向睿宗建議將太平公主遷到東都洛陽,把李隆基的兄弟從羽林禁軍的位置上調離,防止他們用兵自重,威脅李隆基之事。姚崇、宋璟當時分別為中書令、兵部尚書,都是宰相⑤。
但姚崇、宋璟的建議卻被耳軟的睿宗洩漏給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大怒。李隆基惶恐不已,為了爭取主動,立即上疏指控姚崇和宋璟挑撥他們姑侄以及兄弟之間的關係,應對姚崇、宋璟加以懲處。於是姚崇被貶為同州刺史,宋璟被貶為楚州刺史。姚崇、宋璟的忠心成了睿宗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維持平衡的犧牲品。
此次李隆基密召姚崇從同州回京問計,恰好被凌風碰上了。
睿宗有六個兒子。六子李隆悌早亡,其它五個兒子分別為長子李成器,次子李成義,三子李隆基,四子李隆範、五子李隆業。
按照禮制,睿宗之後,皇位應傳於長子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