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女終於平等了。
什麼世道!
前言
讀書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古人頭懸梁錐刺股挑燈過子夜,今人讀書,天不亮就起晚十點才休,從三歲幼兒園到二十四歲大學本科畢業,21年這樣聞雞起舞第過著,還不一定算學業有成,再讀研讀博,人到中年,才算完成基本教育,對社會的閱讀才剛剛開始,比幾十年的死書更難。
當然,讀書對於現在的我來說,有兩種目標,一是為了充電,讀的那些專業書籍,一是為了消遣娛情,讀的一些閒書。最近迷上了對先秦歷史的瞭解,於是寫了很多讀“人”的文字,自覺還有點意思。朋友說我是不是想上“百家講壇”?我說:是想,可人家不要!
所以聊以自慰。
又阿Q了,有些可憐的。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讀柳下惠
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又稱柳下季,春秋魯國大夫無駭的後代。他大致生活在春秋時期的魯莊公至魯文公年間(公元前693年—公元前609年);因勸停齊魯之戰而被尊為“和聖”。
關於這位仁兄,知道他是“和聖”的人不過,但知道“坐懷不亂”的人就多了。
關於“坐懷不亂”的故事,很多人產生了質疑,認為只要是男人自然是把持不住的,但看當時的情景,即便換上像斯瓦辛格這樣強壯的男人,甚至換上你我,也不得不把持一下:首先柳(展)兄攬婦人入懷的地點是在城門之下,諾大一個開敞的地方如何行事?其次是柳兄攬婦人入懷的幌子是怕婦人冷著,可見天氣寒冷,如此寬衣解帶,代價實在太大。
實際上,古人有“授受不親”,作為魯國聖賢的柳兄是不大可能攬人入懷的;其次是古代少女只有正月十五才有出門機會,而少婦們迫於言辭怕賣了風騷也是少有出門,因此出門之婦人多為多為年長者,而且夜不歸家,我想應該是年老的乞討者,柳兄一腔仁義,見其瑟瑟發抖,自然是要幫忙的。
荀子他老人家怕浪費了竹片,在記錄時把情節省略了。而自古以來,人窺私慾望都是很強的,於是讓人平添的許多揣測,以至於把精力都放在這上面了而忘記了柳兄遊說各國勸罷戰爭的“和聖”封號。
春秋戰國的縱橫家是很多的,柳兄大抵屬於比較早的那一批。因此柳兄的成名,讓孔子孟子墨子荀子等華夏先賢們推崇備至,他的修為,可能算“墨家”學說非攻兼愛的前身。
去年有一部電影叫“墨攻”,看了半天欣賞了數遍,還是看不出墨家思想的精髓,劉德華是幫助人抵抗,結果搞得屍橫遍野,實在和墨家的非攻兼愛背道而馳,玷汙了墨子的名聲。
想來,現代藝術是不需要研究思想哲學的真正含義的,古人只不過是一個商業噱頭,最後的目的都是為了幾張印著老人頭像的紙。而至於古人的事蹟與精神,我們大可不必探究。
比如柳下惠,在2000多年後,已經成為“性功能不正常男人”的代名詞,而不是“和平”的代名詞。一代聖賢,就這樣被我們自己消滅了。
讀李俚
李俚:(公元前455…前395)戰國初期魏國著名政治家、法學家,也作李克、李悝。
我們通常把三妻四妾形列為封建社會的根本表現,一夫一妻制大概是五四之後的新文化運動才提倡的,到民國才開始有檔案規定的,而到1949年之後,才真正得到施行的。可是在2400年前,有個叫李俚的魏國人,在“淫禁”中規定:禁止夫有二妻妻有外夫。如果從歷史學的角度講,中國是最早施行一夫一妻制的國家。
李俚對中國最大的貢獻就是讓中國有了最早的法律——法經,把法家的思想具體到可執行的地步,犯了什麼錯,定為什麼樣的罪,接受什麼樣的刑。當然李俚的刑是殘酷的,比如割掉舌頭、砍掉手腳、挖掉眼睛等,只要犯了法,不把罪犯整殘廢了不算。而且從平民到士大夫,人人平等。由於有律法保證,魏國很快強大,成為列強之首。
隨後其學生商鞅把李俚的辦法帶到秦國,“制度”之秦國也很快強盛了起來,可見“法制社會”力量,已經不需要我們去證明了。當到了漢武帝那裡,董仲舒一個“天人三策”,法家就成了擺設,好端端的一個“文景盛世”就被劉彘搞得垮了。
“君者,無為,而無不為”,有制度在那裡擺著呢,我當然可以不去管理了。人家布什為什麼可以去度假,布萊爾可以去打獵?也就是這個原因罷了。
很遺憾的是我們的領導者們(不論大小)沒有這個福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