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又想到一種更方便而且更徹底的安全措施。”
“是嗎?”康維的聲音透出一絲防備。
“你看,這裡根本不用害怕會有軍隊入侵。也絕對不可能,這多虧了這個地方的自然環境和偏僻的位置。能夠進來的也只是很少幾個半途迷路的流浪漢,即使帶有武器也很可能極度虛弱而根本不構成危險。於是,就可以斷定,此後陌生人應該可以隨心地自由進入這裡——除了帶上一份重要的附文外,別的什麼也別帶。”
“過了好些個年頭,這樣的異鄉人的確來了。那些漢族商人,冒險進入到高原的橫斷山區,很碰巧就上了崎嶇的Z字形山路而偏不走那麼多可以走的路。過遊牧生活的藏族人,離開他們的部落到處遊蕩,有時也迷了路像疲憊不堪的動物一樣零落到這裡。他們都受到歡迎,不過有些到達這遮避風寒的山谷僅僅就是來死的。在滑鐵盧事件發生的那一年(1815年),有兩個英國傳教士從陸地上旅行到北京,然後透過一個不知名的峽谷穿越群山到達山谷,他們的運氣格外好順利得好像是來進行一次訪問。1820年,一個希臘商人由一些病慪慪而且飢腸健雄的僕人陪伴著摸爬到附近,在峽關最高的山嶺上發現他們時都快死了。在1822年三個西班牙人隱約聽到有關黃金的故事,就設法來到這裡,在山谷到處亂竄了好幾回卻只落得失望。再一次是在1830年,又來了一大夥人。其中有兩個德國人,一個俄國人,一個英國人和一個瑞典人。這些人被當時逐漸普遍的科學探險這種動機驅使異常艱難地翻越天山山脈之後繼續往南,到他們就要抵達時,香格里拉對客人的態度進行了稍稍調整——現在,偶然找到路進入山谷的客人不僅受到歡迎,而且要是他們碰巧已來到一定範圍之內的話,就有人前去迎接,這已經成了慣例。而做這種調整都為一個理由,這個我們後面再談。不過,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說明了喇嘛寺對待客人不再一視同仁;目前,這裡需要而且熱切希望有新客來到。確實,在此後的幾年中碰巧有不止一夥的探險者有幸從遠處瞥見第·眼F拉卡爾山的容顏,偶然與一個帶著一封熱情洋溢的邀請書的信使相遇——一封很少被謝絕的邀請書。
“同時,喇嘛寺開始形成它新近的特色。我必須強調這一事實,亨斯齊爾非常能幹而且極賦天資。香格里拉之所以能有今天不僅要歸功於建立者,同樣得歸功於他。沒錯,非常應該,我常這麼想。每一個部分在每個發展的時期都需要他強有力的熱心支援,可他的損失卻是怎麼都不可彌補的,他沒有能完成他畢生的事業就離開了人世。”
康維抬起頭來口中喃喃地重複著:“他死了!”
“是的,這非常的突然。他是被殺的。就是在你們印地安人兵變那一年。一位漢族畫家給他畫過素描,現在我可以讓你看看——就在這間屋裡。”
大喇嘛再一次輕輕打了一下手勢,即刻進來一位僕人。恍惚之中,康維看到這位僕人把屋子另一頭的一小片簾布掀開,然後拿一盞搖搖晃晃的燈籠照亮陰影。這時他聽見低聲咕味的嗓音清他過去,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康維覺得自己好不容易才能站起身來。
他趔趄了一下然後大步走到這晃晃悠悠的光環之中。這素描畫得很小,差不多隻有彩墨袖珍畫那樣大小,但畫像已經用豐滿的筆調烘托出蠟像般細膩的紋理質感。人物面相非常俊美,差不多像個少女似的臉型,康維感到這俊美之中奇妙地透出很有個性的勉力,甚至超越了時間、死亡和技巧的侷限。但,這最不可思議的一點是,他從景仰的屏息靜氣之中深深噓了一口氣時才注意到這是一張年輕的臉。
他一面退回,一面支支吾吾地說道:“可是……你說過……
這畫像就是在他死前完成的呀?”
“是的,畫得非常像。”
“那麼你是不是指他就是在那一年死的?”
“是的。”
“而你告訴我說他是1803年來到這裡,當時還是個青年?”
“沒錯。”
好長一會兒康維沒有再說話;後來,他努力地想了想說道:“他是被殺的,是你告訴我的?”
“對。被一個英國人開槍打死的,那是在這個英國人到香格里拉幾個星期之後,他是那夥探險者中的一個。”
“是由什麼事引起的呢?”
“他們為一些腳伕的事大吵了一場,亨斯齊爾只不過向他說明了那項關於接待外來客人的管理條例。這執行起來有些麻煩。自那以後,不是說我已經衰老了,一旦要施行這一條例,連我自己都有些不自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