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3/4 頁)
分才結束,看熱鬧的人也才散去。
這麼一來,胡廣的這事馬上就傳遍了全城。聽到這事的人們,褒貶不一,說什麼的都有。
比如王嘉胤聽到這事後,搖著頭下結論道:“真乃婦人之仁!”
而不沾泥聽到這事後,冷笑著下了評語道:“毛都沒長齊的小屁孩,玩過家家麼?”
馬七聽說了這事後,躲在房子裡,心中暗道:“裝什麼聖人,白白的財物不拿,還盡搞些麻煩事,幼稚!”
當然,也有說胡廣仁慈、寬厚、善良的等等,不過這些都是底層的人,本身他們就比較心善。
不管外面怎麼說,胡廣才不理,他也沒時間理。接下來他要關注的是幫助大哥,整頓手下,儘快形成真正有戰鬥力的軍隊,而不是像之前一樣,有勇力的在前面衝鋒,其他人跟後面湊熱鬧。
這種方式,打打順風仗,打那種一邊倒的仗是沒任何問題的。可要是真遇到了精銳明軍,那是要吃大虧的。
不過有一點,胡廣對這古代的整軍、練軍並不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哥也是軍戶,出身夜不收,對於這時候軍隊的事情,比胡廣熟悉得多。
因此雖然胡廣有一些想法,他卻並沒有馬上說出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去翻戚繼光大帥的《紀效新書》。
不是說,臨陣磨槍,不快也亮嘛!
他正點燈夜讀,忽然門外傳來一個腳步聲,推開房門走了進來。
79 在明末要幹什麼
這個時候,能進自己房間的人就沒幾個,從略微沉重的腳步聲中,胡廣就已猜出是誰了:“大哥,找我有事麼?”
“嗯,白天人多不方便。二弟,你過來,點下大哥給你的賞賜!”果然不出他所料,來的就是胡寬。
胡廣知道不看不行,就放下手中書,歸置了下移到一邊騰出空間。
胡寬把一個比較大的包裹放在桌子上解開,並撥亮了油燈,方便二弟清點。
胡廣對這些並不感興趣,想著敷衍一下就算了。可誰知,他就那麼掃了一眼,忽然心中一喜,連忙伸手過去,拿起一樣東西,湊近油燈反覆地看。
“不錯,色澤很純!”胡廣臉上露出笑容,出口稱讚道。
胡寬見二弟喜歡,就在邊上笑著道:“大哥說怕你看那麼多書,眼睛看出問題。這兩塊水精,是給你備著用的。”
古代的人近視了,也是有眼鏡的。不過不是玻璃,而是用水精,也就是現代的水晶打磨出來的。
胡廣拿著水精,心中想著卻並不是做眼鏡用。在昨天城頭時,他觀察明軍來襲的時候,就已經想到,要是有望遠鏡就好了。
現在有了這水精,那就可以打磨出透鏡來制望遠鏡了。先一步發現敵人的優勢,那是毋庸置疑的。
崇禎元年這個時間點,明朝境內已經有望遠鏡了,不過是由德國人鄧玉函從歐洲帶過來的。而歷史上,明朝境內普及望遠鏡的重要里程碑,即湯若望和李祖白翻譯的《望遠鏡》一書,還要到崇禎二年才會刊印出來。
因此,在崇禎元年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人聽說過望遠鏡這東西,就更不用說沒讀過書,也沒去過多少地方的胡寬了。
當胡廣簡要地說了下望遠鏡的功能後,胡寬的眼珠子都要凸出來了,拿過那兩塊透明的水精,用不可思議地表情問胡廣道:“這……這真能做出千里眼來?”
“呵呵,沒那麼誇張。這種光學望遠鏡,倍數不會太高,但比起目測,那是遠遠好多了。”胡廣笑著回道,同時心中想著,後世的天文望遠鏡,那就不是千里眼,而是萬里眼了。
要是現在和大哥說,高階的望遠鏡,能看到天上的月亮上,並沒有廣寒宮,沒有嫦娥和玉兔,大哥這眼珠子很可能驚訝地保不住了!
胡寬是軍人出身,而且還是夜不收,因此,他對於打仗中擁有望遠鏡的意義,比一般人都要了解的更深刻。
看二弟那淡然自若的神情,回顧他這幾天的神奇表現,雖然胡寬覺得很不可思議,但他還是選擇了相信自己的親弟弟。
他小心翼翼地捧著兩塊水精,鄭重地還給胡廣。在看到胡廣收好之後,才興奮地問道:“二弟,這千里……望遠鏡什麼時候能做出來?”
水精昂貴,特別是這種透明水精,要特意去找也不容易。胡廣自己並沒有磨製過鏡片,自己動手估計會糟蹋這水精,因此他只好據實回答道:“大哥,這恐怕要找專業的熟手工匠才可以,否則我怕浪費了這水精。”
胡寬一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