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第1/4 頁)
拜社稷祖宗,這同樣是王(皇)後的特權,也就是向歷祖歷宗承認其正妻,名列於天家族譜之上,宋玉致不由一陣恍惚。
這樣的榮耀,難怪后妃爭奪如此激烈,自己就要親身涉入了嗎?
等跪拜之後,楊宣凝鬆開手,等貴婦率女官引至入內,執珠燈導引,進入喜床上坐好,以後又有諸多禮儀。
而此時,楊宣凝見得下面,庭院之中,綠樹蔥鬱,不由微笑。此時,是何年?
第二卷 一刀轉戰三千里
―第九十二章 … 財大氣粗千古一帝―
廣登基後,下旨修築他曾任總管的揚州城,改官名為擴城廓,廣興宮殿,修植園林,又在城北依山傍水處,建有歸雁、回流、松林等“蜀岡十宮”。
不過最宏偉的是另行在長江岸邊建設的臨江宮,時常都會到那裡觀賞長江的美景,但是此時,他雖然仍舊在可俯覽長江的殿臺處飲酒,卻半點興趣也沒有。
裴矩入內,只見禁宮守衛森嚴之極,顯是楊廣有了宇文家的教訓,現在控制起來相對森嚴了,他穿廊過道,長江水流澎湃的聲音,隱隱夾著樂曲悠揚之聲從前方宮闕連綿處傳來。
宮內守衛處處,哨樓均有人站崗,個個虎背熊腰,眸中精光流露,這等禁衛,只要超過五百,殺宗師也可以了,前提是宗師不逃亡。
在大殿門口,卻見得一人,只見此人長得斯文俊秀,年在三十五六間,這就是內侍郎虞世基。
別人可以看不起虞世基,但是裴矩卻不敢於如此,此人雖然武功不高,但是性恬靜,喜慍不形於色,博學,善草隸。受煬帝器重,專典機密,參掌朝政,可以說,是一等一的人才,只是日後數次勸諫均不納,又見大臣相繼誅戮,懼禍及己,遂唯諾取容,不敢逆帝,為時人所譏而已。
“茂世?何事在外等候?”虞世基和他一向是好朋友,因此裴矩以他的字來稱呼,以表示親熱
“弘大,聖上在召見薛世雄,命我等在外等候。”
弘大,是裴矩的字,裴矩若有所思的想了想。說著:“聖上果是不同了。”
如在以前,二人必可陪同接見,但是現在,事不洩於旁人,楊廣似乎又恢復了當年晉王的風采和作風,都是如此嚴密陰毒。
虞世基點頭應是。
沒有多少時間。就又有一近侍出來,說著:“聖上召見二位大人。”
裴矩和虞世基,就進入內,殿中光線不好,但是楊廣雖然臉色蒼白,眸中卻有神,頭頂高冠,穿著龍袍,還是威儀自生。
而薛世雄跪在地上。眼有點紅,似是哭過,但是又滿臉振奮。精神抖擻,顯是大是歡喜。
楊廣往階下瞧來,就對著斐蘊笑道:“斐卿家來了,你等三人都是朕現在最親信之臣。還望你等同心協力,同度難關。”
顯然,上次宇文家的事情,給他不少刺激,使他恢復了幾分原本的本色。
斐蘊忙上去說著:“聖上放心,薛大人率三萬精兵前來護駕。聖上自然高枕無憂。宇文家實不足為懼。”
楊廣露出一絲冷笑。又嘆地說著:“朕知道,朕的禁軍。都是關中之人,長期遠戍,離開家鄉,今他們難以忍受,宇文家因此趁虛而入,掌了不少兵權,拉攏了不少人等,但是現在朕要回關中,更是得了軍士之心,應了他們的意,宇文家也不得不順從,今有薛卿回來,更是不足為禍,等朕日後回到了洛陽,再處置不遲。”
頓時,斐蘊和虞世基面面相覷,而薛世雄立即叫絕叫好,大讚聖智高明。
斐蘊上前說著:“聖上是天下之主,畢竟有大義在,而且聖上南征北討,軍功蓋世,現在順應軍心,返回洛陽和關中,就算宇文家想謀反,也無人聽他,只是迴路還有一些時日,容他們多活幾日而已。”
“聖上,自聖上宣佈還都,禁軍士氣大鎮,人人歸心,原被宇文家控制的六萬禁軍,已有多位將領表示服從聖上旨意。”虞世基也自笑著說著。
“好,朕有十三萬大軍,都是精兵,看李密小兒,敢於擋朕之路?”楊廣冷笑的說著。
“聖上,何時起軍?”
“天下已事急,明天就起軍,長安已急,雖然朕已多派使者,旨意關中各郡,說明朕不日回去,要他們守郡,想必一時間關中不會落,但是也要爭取時間,一旦朕回得洛陽,再回長安,看關中,到底是誰的天下!”這句話,說地的確有信心,隋朝在關中經營數十年,楊廣禁軍又是關中之人,一旦回去,說不定關中立刻臣服於他的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