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3/4 頁)
名、籍貫等密封起來,將考生的試卷另行謄錄。考官評閱試卷時,不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連考生的字跡也無從辨認。
朝臣爭論激烈,但是宋師道越聽越是心驚,不由額上滲出冷汗來,他這等聰明人,怎麼不知道這種完善的科舉制度對整個官場生態的變 化?
如果人人可直接透過此途為官,不需要先投靠門閥,那門閥哪怕勢力再強,也慢慢衰退,不再對朝政有決定性影響。
而且,這種文武科舉制度,勢必對於知識和武功的普及,起相當的推動作用。
雖然早已經討論,定稿幾次,但是爭論還是無比激烈。這可關係到無數人地名義,在場的官員無不明白。
因此就一案,直到中午,才勉強完成,人人口乾舌燥,疲倦不堪。
退朝之後,宋師道出了大殿,才要出門,就突的有一近衛攔著他的去路。
宋師道愕然止步。定神瞧去,卻見此人恭謹的說著:“王上召見使節大人,還請到側院等候!”
宋師道當然跟著走去。果然,來到了側院,見得了一輛大馬車,馬車前,就是楊宣凝。
“唐王。”宋師道就要見禮。
楊宣凝連忙上前。挽住,信然說著:“剛才在朝上,不得不行禮,這裡,宋兄就不必多禮了,下午無朝。我等且偷個閒暇,一起上來 吧!”
宋師道也不推辭,還是稍見禮後,就上了馬車,馬車自一處側門而出,頓時到了繁榮的街道上,自街而上,槐柳成蔭的大街兩旁。皮店、繡竿行、羊毛行、雜貨店、紙張店、棉花肆、鮮果行等林立,顯是恢復了城市繁榮。
馬車所向,竟然就是新建地“安然閣”,此面積巨大,由東西北四座三層重樓合抱而成,中間是花園,因此入口就是南方的花園,每重樓都有三層,連綿七八間,淡雅樸素、精緻靈秀
重樓向中園的一面都建有相通地半廊。不但加強了中園的空間感,更使三座重樓進一步連線在一起。
園地核心處有個大水池。水池四周的空地是青翠的綠草和人工小 溪,以碎石的小路繞池而成、從高處瞧下去更可見由小路和綠草形成地賞心悅目的圖案。
當小路還上溪流時,便成拱起的小橋,使整個園景絕不落於單調沉悶。
這時,雖在中午,但是大體上人聲喧鬧,顯是生意很好,當然,馬車所到,專門向得一層樓,入得廊道之上,盛裝地美婢紛紛迎接。
“想不到唐王也喜歡這個。”
“是啊,特別是招待像宋兄這樣的客人時,這裡正是適宜。”楊宣凝笑著說。
宋師道輕鬆的說著:“是啊,到了這裡,似乎人都隨意了許多,讓我敬唐王一杯。”
“叮!”對杯相碰,兩人均一飲而盡。
“我等不說虛話,宋兄,貴閥主,對我的提議怎麼樣?”楊宣凝放下杯子,說著。
宋師道皺眉說著:“家父很是感興趣,只是希望唐王親自去嶺南一次。”
房內靜默了剎那光票,像時間已凝固了,楊宣凝也皺眉的說著: “今日你也看見了,我身為唐王,那可輕易出得領國,許多大事要我處理才是。”
宋師道籲出一口涼氣說著:“我也知道唐王地難處,只是家父就是如此說的——如想娶玉致,就請唐王來嶺南吧!”
楊宣凝先是愕然,接著啞然失笑說著:“天刀有召,我當然應該從之,這樣吧,我在下月,就數將,先取廬陵、臨川、南康三郡,再去見貴閥主。”
嶺南,其實是一個大範圍,指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大 這五嶺之南的廣闊地區。宋家以經營牲口、翡翠、明珠、犀象等土產起家,先起於雄曲,發展成地方勢力,天刀宋缺更是有著天下第一刀的資格。
按照楊宣凝的版圖,取下廬陵、臨川、南康三郡,就可直接與嶺南結壤了。
宋師道露出一絲苦笑,沉吟一下說著:“既然如此,我就把唐王的意思轉告於家父。”
楊宣凝露出一絲笑意,說著:“宋兄如此爽快,讓我大是欣慰。”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才真正明白,這時嶺南,根本不足為患,宋閥雖然堅持漢統,但是偏偏嶺南各地,都是少數民族,雖然郡太守由朝廷派遣,但是各部落酋帥照樣管治民族地內部事務,無論宋缺的刀法如何厲害,宋家影響力怎樣龐大,也改變不了少數民族佔有大多數的局 面。
因此,所謂的宋閥嶺南軍,如果一時動員受宋閥影響酋帥軍,說不定數目可達十萬,但是這種軍隊,幾是外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