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3/4 頁)
船來,這時上百名全副戎裝的禁軍校尉,“唰”的衝入,散佈開了,封住下面所有通道。
“欽差大人下!”一聲令下,下面的所有人都磕下頭來,高唱一聲:“萬歲!”
然後再行三跪九叩之禮,等行禮完畢,就伏地靜聽號令。
二月中,雖然揚州此時無雪,但是地上也沒有開凍。到處是薄霜,這行人跪在地上時間長了,就感覺寒氣衝了上來,又不敢動,當下個個面如土色。
宇文家也曾稱帝,建周。
北周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奠定,由其子宇文覺正式建立。
孝閔帝年幼,大權掌握在堂兄宇文護手中。九月,宇文護殺孝閔帝,立宇文毓為帝(明帝)。武成二年,宇文護又毒死明帝,立宇文為帝,是為北周武帝。建德元年,周武帝宇文殺宇文護,親掌朝政,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宇文生活儉樸,諸事希求超越古人,對下嚴酷少恩,但果斷明決,耐勞苦,征伐時躬親行陣,得士卒死力。
建德四年,他獨與齊王宇文憲等少數人策劃,力排眾議,決定伐齊並親自統軍圍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陽。幾路並進,攻克平陽。圍晉陽時軍事失利,自己僅得免。其後聽從宇文“死中求生,敗中取勝”的建議,終於攻克晉陽。六年,入,滅北齊。從此擁有了黃河流域和長江上游。
可惜的是,滅齊之後,宣政元年宇文率軍分五道伐突厥,未成行而病死。雖是病死,其實上多有可疑,而其長子宇文贇即位。不久贇讓位於子宇文闡。又兩三年,楊堅逼闡禪讓,篡周,建立隋朝。
凝視著下面個個跪伏的官員,宇文化及又是冷哼一聲,此是大丈夫之樂啊,如非楊家篡奪了他的天下,現在就不是欽差而來,而是聖駕前來了,當年宇文熟胡討伐生胡,又認為佛家在胡中勢力太強,因此滅佛,結果身死國滅,想不到隋煬帝也同樣被佛門所厭,而走向滅亡之路。心中如此一想,他才踏步而下。
第二卷 一刀轉戰三千里
―第五十一章 … 欽差―
宣凝讀著手中的情報,露出一絲苦笑。
宇文化及是在揚州下船,而張士和當時也沒有直接走,等恭送了宇文化及,補充了給養,第二日才帶著三百精兵南下傳旨,這樣的情況,當然就是瞞不過曾經在揚州建立據點的李淳風父子,不知道透過什麼方法,快速傳遞而來。
這是九死一生之象。
如果是宇文化及親來,張宣凝反覺有線生機,因為宇文化及能夠容納張宣凝,但是如是其它人等,就很危險了——收降張宣凝,對張士和沒有半點好處,因此可殺可不殺之際,如果再受得了郡守之類的惡言,情況惡化是必然的。
唯一的好處就是張士和第一次當欽差,甚是享受這種大權在手,沿途百官侍奉的情況,因此來的速度不快。
想到這裡,他立刻下了決心。
六條蒙上了灰布的船,全無***,船內密密麻麻的臨時居住著士兵,而張宣凝和一眾手下,全部集中船頭,使夜風吹得他們的衣服獵獵作響。
此行,來了一千二百名士兵,而原本軍營中,由於剩餘的六百士兵和候補士兵填上,已經用上了最好的武器。
雖然五牙大艦上有三百兵力,也屬精銳,但是對上一千二百兵,還是隻有死路一條,唯一的顧忌就是攻擊必須迅速,不能長時間戰鬥導致計劃洩露,也不能有大的損傷。因為這是代表欽差地船。
李播和李淳風也在船上,正立於張宣凝身旁,張宣凝從容一笑說著:“此是到會稽城的最後一夜,一旦開啟,五十里水路就可抵會稽城。今夜我們一舉拿下,明日再裝成欽差好了,我想,郡中官員,大部應該來迎接吧!”
“的確如此,只有如此,才可一舉拿下。”兩人望了過去,果然見到左岸數里外,一個臨時碼頭上。人聲鼎沸,顯是沿途的官員侍奉,李播久為官場,笑的說著: “我們到寅末卯初時行事(北京時間凌晨5點),此時,拜見地官員早已經回去。而也是黎明前最黑暗,最疲倦之時。再說,我們這個時候奪了此船,沿河而下,快如奔馬,此地的官員就算知道不對,也來不及報信,到了會稽城外的河流中,也差不多是上午了,當就可召見會稽城官員。一舉拿下,以免夜長夢多。”
張宣凝點頭微笑,六船都停泊在遠處一處偏遠的地點,欽差在遠一點地點,也偶然有巡查隊在附近巡查,但是這畢竟是應付了事,因此沒有發覺隱藏的六船。
張宣凝的目光由船上,掃看了下面計程車兵,又移往兩岸,雖然在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