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第3/4 頁)
欲,寡人甚至估計,師妃暄必真地愛上寡人,為寡人生得兒女,以求真情破我,不過,就看她有沒有這個本事了,哈哈哈哈,寡人真是很期待她脫下衣裙,任我玩弄,並且為我生得兒女的那一刻呢!”說到這裡,楊宣凝滿是喜悅,不由大笑。
笑完,他冷笑一聲:“以後,她的事情,以及她的子女,都由廠衛負責監督,無論何時何地,絕不可鬆懈,明白嗎?”
“臣明白了,請王上放心。”虛行之心中直髮寒,說著,就從這道處置的旨意,就知道師妃暄就算生得兒女,也沒有半點機會可言,更不可能真正得到一絲真情,她的命運,已經註定成為一個定位於玩物的悲劇角色上。
第二卷 一刀轉戰三千里
―第九十九章 … 漢統興矣―
戰場下的殺聲轟傳峽谷,愈趨響亮。
藏在一片山坡密林內的蒲觀水自山丘而上望下去。
十萬和十萬的大軍對峙,滿布平原之上,蹄聲轟天響起,五千騎兵從一方衝出,潮水一樣的蔓延整個大,形成一股洪流,在平坦的平原上,這五千騎不斷衝擊,把攻擊的距離減至不到半里,直有搖山撼嶽的驚人威勢。
“宗羅候率領騎兵衝擊了。”蒲觀水雙目露出某名的神色。
騎兵不住接近,衝入了李唐軍中。
蒲觀水回頭一瞥,見到自己後面的人正在記錄戰事,點頭說著:“作的好,把一切記錄下來,回去自可向王上請功。”
“蒲大人,你說此戰勝負如何呢?”副使上前問著。
“二方兵力相差不大,訓練和糧草供應也是如此,薛舉和薛仁,武功都是一流高手,大將宗羅候更是智勇雙全,論武功,李世民實是差上一些,而劉文靜和殷開山,未必就勝出,只是薛舉擁有五千騎,看來李世民敗的可能性很大。”蒲觀水才說到這裡,就見得薛舉騎兵連衝之處,李唐軍雖努力與之拼殺,但是還是大亂。
其實,日後聞名天下的秦王玄甲,就是經過此役,李世民清楚認識到騎兵的強大之後才建立的,而玄甲破陣法,也從此戰中獲得。
“薛舉哪來的這樣多騎兵?是不是突厥而得?”
蒲觀水大搖其頭說著:“薛舉起事於金城。附近正是隋軍馬場,先奪馬場才得如此多馬匹,突厥分成數十部落,每部也只有數千或者上萬匹戰馬,再慷慨也不可能給這樣多。”眼見宗羅候一騎在先,率領騎兵左殺右討,所到之處無人可阻,頓時又贊說:“宗羅候幼與薛舉習武,二人情同手足,是薛舉的第一大將。現在果然不凡。”
又嘆息的說著:“不過薛舉到底不是大將出身,與兵法上有差錯,如果這支騎兵再等半日再出擊,當可一戰就破開李世民大營,而不是現在這樣糾纏著。”
副使沉吟一下,說著:“如果突厥願意派兵,李世民根本阻擋不得。”
蒲觀水瞥了他一眼,淡淡的說著:“哪有這個可能,李閥和突厥的關係遠比薛舉親密許多,當年李閥和突厥聯手逼著聖上南遷。可見彼此聯絡之緊密。”
“既然如此,那突厥為何也不幫李閥呢?想必李閥必會提出這個意思。”
“東西突厥分裂,突厥也是元氣大傷,隋天下大亂後,東突厥也無力直接攻擊,所定下的戰略,就是趁機支援各反隋勢力起兵,大肆進行分化操縱,以加劇中原的戰亂,當年三國分裂。以及八王之亂。都讓突厥明白,只有中原不斷內耗,它們才有機會。目前,薛舉、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梁師都、李軌、高開道,俱北面稱臣,受其可汗之號。李閥也緊跟其後。”
“我方已經查明。薛舉厚賄突厥。合謀進取長安時,李淵急忙遣使突厥。賄以大量金帛。而且許諾割讓五原、榆林二郡,與突厥以靈州為界,條件是不僅不援助薛舉,而且共助唐軍。”蒲觀水冷哼一聲:“五原、榆林處河套,是中原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第一道天然防線,東突厥既得金帛,又將與中原的分界線向南推進數百里,自然更願意與唐交易,因此轉而支援唐軍。突厥遣處羅之子鬱射設率所部萬家入處河南之,將勢力擴張到河套區,李淵賣國求兵,將漢族抵禦草原勢力的屏障撤去,實是其心可誅。”
“是啊,出賣屏障,中原帶就暴露在突厥騎兵之下,李淵難道不怕再來一次五胡入侵,當真是胡種,其心必異。”副使也自唾罵說著。
“不過,五原郡太守張長遜,又以郡降唐,實際上與突厥、唐朝都保持臣屬關係,我看李唐站住腳跟後,會出爾反爾,畢竟五原實在太重要,一旦全部落於突厥手中,李唐自己都寢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