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第2/4 頁)
和睿智冷靜其心難測融合,輕描淡寫之間,談論天下大事,無不把握在心,似乎天地眾生,也不過手掌之中紋路一樣,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天下英雄,如李世民者,也不過手上區區玩物。
就算是宋缺和石之軒,也不由生出心折感覺。
當下二人退下。石之軒就搖頭嘆的說:“李閥已經輸了!”
宋缺默然,似有所思。然後點頭同意說著:“現在大勢已定,要扭轉戰局,唯有奇兵,聖上已有防備,自然已經無事,就算沒有我們,只要本營有所防備,也難以奏效。”
石之軒細想片刻,冷笑的說著:“李世民不來也罷,如真地來了,要想回去,豈有這般容易?宋兄,不如我們合計一下,如何把他們一網打盡。”
宋缺幽然一嘆,點頭應是。
月光如水,自天而下,遠處河流,蜿蜒奔流,光波點點,山巒林木鬱盛,石隙流泉,仞壁飛瀑,更為這深山窮谷平添不少生趣。
而城下,殺聲喊天,無數人捨死忘生,慘叫聲,悲喊聲,臨死的呻吟,都無處不在。
極靜極動,一方分明,宛然夢幻。
楊宣凝凝然不動,天下已經在手,再無人可以違抗。
說實際的,剛才地一段話,並非是借鑑歷史,而是真的是他個人素質和謀略的體現,與大勝之前,覺察敵人的一線生機。
剛才斷然說來,雖然全部是猜測之言,但是卻似乎自己已經把握天地宇宙,所說必是真理。
見得二人神情,才知道,不知不覺之中,自己已經走到了前世難以想象地地步。
當年讀書時,李世民,宋缺,石之軒,師妃暄,都是高不可攀的人物,他們如大海,如深淵,如高山,只有遙遙想象其風采如今,卻已經凌駕之上。
此時,就算從頭開始,沒有預知,他也有信心崛起天下,問鼎江山。
等二人離開,再記起一些歷史,更加印證了自己想法。
無論歷史還是這個世界,李世民爭奪大位,當日李建成,其實就是走的和楊宣凝一樣的戰略路子,他是太子,無論招攬人心,還是安插人手上,都極有優勢。
李建成同樣在官場,宮廷,聲望,兵權上步步進逼,李世民兵權,已經被分化,府中舊臣,已經被分崩離析,群臣已經避之,父皇已經厭惡之,無論在朝廷,宮廷,父皇上,都已經佔有絕對優勢。
就論私兵,李建成東林軍三千,而李元吉也有兵八百,李世民當時,天策府全軍,也不過三百兵,而在這種絕對劣勢地情況下,李世民不是伏首稱臣,而是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後,又逼著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
《舊唐書列傳第十八》:“六月四日,建成既死,敬德領七十騎躡踵繼至,元吉走馬東奔,左右射之墜馬。太宗所乘馬又逸於林下,橫被所,墜不能興。元吉遽來奪弓,垂欲相扼,敬德躍馬叱之,於是步走,欲歸武德殿,敬德奔逐射殺之。”
從這條可看出:殺建成、元吉時地實際操作人數應該在八十一人左右,這個數字包括唐太宗在內,事實上,當時的唐太宗是很兇險的,他不致喪命只是一些偶然性起作用。
《資治通鑑♂第191卷》:“建成、元吉至臨湖殿,覺變,即跋馬東歸宮府。世民從而呼之,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尉遲敬德將七十騎繼至,左右射元吉墜馬。世民馬逸入林下,為木枝所,墜不能起。元吉遽至,奪弓將扼之,敬德躍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殺之。”
也說明李世民當時發動政變,不過是一百人。
這已經充分讓後人明白,李世民,當時已經到了何等窮途末路的地步。
曾經領得百萬軍,府中良將如雲,謀士如雨,悍士如林地天策上將,那時,已經父皇棄離,群臣避之,手下眾叛親離,死士無多。
但是在這種時候,就憑府中百人,就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改變了歷史。
李世民沉穩之中,那壓上全家以及所有手下性命地瘋狂賭博地狠性,已經暴露無疑,所以,李世民,這次必來,想到這裡,他冷笑的說著:“你既要行險,朕就讓你輸地乾淨,給朕召見錦衣和廠衛二部。”
第二卷 一刀轉戰三千里
―第一百二十一章 … 天為絕頂我為峰(下)―
鼓聲陣陣,號角號令,楊唐軍有十六萬之眾,在保持連續攻擊的情況下,還可以輪流休息。
這時,已經過了夜半,但是數萬火炬點燃,使整個戰場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