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2/4 頁)
師到黃河一帶,各設營地。”
這幾道旨意,頓時將整個領地,佈局完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已經對整個北方製造出巨大的戰略壓力…………隨時可有十數萬人北上啊!
就算李世民,能夠有通天徹地之能,能夠以兔死狐悲,唇亡齒寒之意,來說服竇建德共同對付楊唐,有如此龐大的水軍在黃河,他也難以威脅到楊唐惟南之地。
換上新軍給徐世績,又派遣單雄信駐紮掌控常平倉,更是神來之筆,不但鞏固了防線,而且穩定了內部局面。
徐世績十七歲造反,一生之中,南征北戰,東伐西討,一生經歷大小戰役無數,所在之處,立下了赫赫戰功,表現出傑出的軍事和政治才幹。
早年在瓦崗寨時,就為瓦崗軍立下大功,原本歷史上,歸唐後,平王世充,滅竇建德,伐劉黑闥,攻東突厥,平定薛延陀,都有大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徐世績以歲高齡,掛帥東征高句麗,經過兩年多的浴血奮戰,高麗王高藏投降。
要知道,這事,連李世民也沒有辦到,所以李世民生前,就說:“績(徐世績)用師籌算,臨敵應變,動合事機,古之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都不能及也!”
有他在,在戰術上,就算李世民親征,也萬萬佔不得便宜,何況大局已經在己方呢?
而且,還有其它用意,就算李閥是妖孽,能夠利用徐世績故主李密說服徐世績,但是有和李閥不共戴天地單雄信一萬軍駐紮在常平倉,沒有足夠的親兵舊部,沒有糧食,徐世績就算投靠李閥,也不過是螳臂當車,也翻不出大浪來,唯有死路一條。
不過,這僅僅是以防萬一之舉,楊宣凝還相信徐世績會識時務,畢竟,他在歷史上,最善於審時度勢,不會作出不智的行為。
第二卷 一刀轉戰三千里
―第一百十四章 … 傳國玉璽―
再見洛陽
自古以來,先後有夏、商、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等八朝建都於此。
這日天才微亮,城門開啟,大批商旅、百姓、車馬魚貫入城,而徐子陵在人群裡,由南門入城,在他身邊的,是一個男子。
此子高挺英偉,雖稍嫌臉孔狹長,但卻是輪廓分明,完美得像個大理石雕像,面板更是比女孩子更白皙嫩滑,卻絲毫沒有娘娘腔的感覺。反而因其凌厲的眼神,使他深具男性霸道強橫的魅力。
他額頭處紮了一條紅布,素青色的外袍內是緊身的黃色武士服,外加一件皮背心,使他看來更是肩寬腰窄,腰上掛了一劍,年紀在二十四五間,形態威武之極。
徐子陵與之共行,其時,一身青衣,翩然出塵洛陽的規模果是帝都,只南城門便開有三門,中間的城門名建國門,左為白虎門,右為長夏門,型制恢宏。
甫進城門,只見寬達百步貫通南北兩門的大街“天街”,在眼前筆直延伸開去,怕不有七、八里之長。
街旁遍植櫻桃、石榴、榆、柳等各式樹木,中為供帝皇出巡的御道,際此春來之際,桃花盛開,綠葉吐出,別有一番新意。
大道兩旁店鋪林立,裡坊之間,各闢道路,與貫通各大城門的縱橫各十街交錯,井然有序。
“跋鋒寒兄來過洛陽?”徐子陵問著。
跋鋒寒笑的說:“我來於草原,但是對中原二大帝都,聞名已久,前來特別觀賞過。洛陽有兩大特色,不可不知。”還請跋兄指點。”
跋鋒寒說著:“首先就是以南北為中軸,讓洛水橫貫全城。把洛陽分為南北兩區,以四座大橋接連。而城內洛水又與其它伊、、澗三水聯接城內,使城內河道縈繞,把山水之秀移至城內,予人天造地設的渾成感覺。”
“其次,在外郭城的西牆外。設西林苑,西至新安,北抵邙山,南達伊闕諸山,周圍二百餘里,比得上長安上林苑。”
此時前方忽現奇景,一艘帆船在隱蔽於房舍下方的洛水駛過,從他們地角度瞧去,只是帆頂移動。宛若陸地行舟。
徐子陵若有所思,說著:“洛陽果然別具嚴整調諧的氣象。”
這時,天色大白。街上人車漸多,大道之上。不時有一隊隊士兵經過。他們都身穿統一的紙甲,威武厚實。而隊長更是穿著金屬盔甲,氣度森嚴。
兩人沿街而行,抵達洛水南岸。
跋鋒寒指著這些士兵說著:“你看這些士兵,都可見是第一等精銳,單從士兵來說,就有資格來奪取天下,這時,中土之上,東都洛陽和西都長安,都同時稱帝,而巧地是,同時建國為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