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第1/4 頁)
為了突出榮耀,楊宣凝已經確定,一甲三人,二甲二十人,三甲三十人,一次就只取那六十人,上千人中只取這些,自然是榮耀。
楊宣凝準備設三宴,並且形成習慣,那就是皇帝親自主持的宛林宴,其後由政事堂首輔主持的曲江宴、又由主持考官主持的關門宴,並且誇官三日,以為重視,讓天下人都以此為榮。
想到這些,也不過是一閃念的功夫,楊宣凝已是面上帶笑的穿過,來到了雅室之中。
這天下已是他地,享受這點安然,卻是奢侈。
第二卷 一刀轉戰三千里
―第一百二十五章 … 天下統一(大結局)―
開元二年四月二十一日,楊宣凝下旨,鎮南王宋缺,領十萬軍,駐紮於隴西,這是防備突厥在關鍵時,直撲關中,打亂整個戰略計劃。
二十二日,楊宣凝下旨,羅士信領十五萬軍,駐以長安為中心,佔龍門渡口,北上虎視宋金剛,其意是斷絕劉武周可能支援河北的行動。
直接發旨對羅士信說著:“劉武周雖佔太原,然其主不過民間富裕之家。官不過建節校尉,雖依突厥,而速發,然軍無蓄積,以虜掠為資,民無安心,士族不附,宋金剛雖勇,然孤軍深入,你等只需徐徐推進,以牽制其軍不得動,自有糧盡之時,再行出擊,此時不宜速戰。”
開元二年四月二十三日,又對洛陽集團下旨杜伏威,率軍五萬徐世績,率軍五萬李靖,率軍十萬並水師二萬四路軍,以李靖為主帥,自南出發,直撲河北,攻向竇建德竇建德不得已,舍了羅藝,回師作戰,並且以開元五月二十九日,二軍正式作戰李靖與之交戰,相持一月,竇軍不能前進,多次作戰不利,士氣低落,最重要的是,連糧草也有所不足,而洛陽而上,糧草軍軍械充足,士氣越發鼎盛。
開元七月十一日,李靖判斷決戰的時間已經到,以五千騎直破竇軍,三路夾擊,竇建德陣勢大亂,全陣崩潰,唐軍追擊田裡,俘獲5萬人,竇建德負傷,而率其夫人曹氏,和數百騎逃回,李靖步步緊逼。
直到兵臨城下,城中只有三萬兵。左僕射齊善行說:“王上平定河朔,士馬精強,一朝兵敗如此,豈非天命有所歸也?不如委心請命,觀以前諸人,都不失富貴。”
群臣附議。
其實到了這時,大家都知道竇建德已經不可能再爭奪天下了,自然就起了心思,誰也不會陪葬。特別是竇建德稱王不過二年,可所謂權威未鞏,特別是大敗之時。
竇建德被群臣所逼,不得已,遂將府庫財物分給部屬,讓其各自散去,三日後出降,整個河北落入了楊唐手中。
楊宣凝下旨,封李靖為正二品鎮夷大將軍。直逼幽州。
又封竇建德為義鄉侯,立刻到洛陽。
李靖和羅藝初戰,羅藝千騎出擊,獲小勝,又上書臣服。
開元二年八月十五日。楊宣凝下旨,封羅藝為燕雲侯,涿郡總管,率燕節軍,羅藝似是不足,然還是臣服。交出了涿郡、柳城郡、懷遠。
自此。原本隋伐高麗前線基地,已經全部落入了楊唐手中。
杜伏威晉三品將軍。封懷遠郡總管,密旨說:“卿今年可休,然明年開始,可出數百上千騎,對高麗境內,燒殺掠奪,焚燒農田,久久疲憊,如是事成,卿當有大功於國。”
徐世績晉三品將軍,率軍十萬,與羅士信同時起兵,擊向河東。
開元二年十一月,與唐軍相持的宋金剛軍終因糧秣斷絕,被迫向北撤退,羅士信步步為營,佔得沿途郡縣,而徐世績率軍追擊,一晝夜行200裡,交戰數十次,軍隊疲憊不堪。
徐世績說著:“宋金剛敗走,軍心已亂,此時追擊,可乘勢取之,如是由他歸之,再和突厥聯之,朝廷難以攻下,我軍寧冒大險,不可為國留下禍患。”
當下,繼續率軍繼續追擊,宋金剛率部2萬精兵,背城佈陣,決一死戰,程知節出騎兵大敗宋金刖軍,消滅了宋金剛的最後主力,劉武周大驚,放棄河東之境,與宋金剛逃往突厥。
自此,天下統一。
開元三年元月,楊宣凝正式返回洛陽,以此為都,並且大封功臣。
鎮南王宋缺,實封一萬五千畝,位第一李播封安國公,實封一萬二千畝,位第二羅士信,封歷城縣公,實封一萬畝李靖,封三原縣公,實封九千五百畝杜伏威、徐世績、虞綽、魏徵、李百藥、魯妙子、石之軒、高佔道等人,有功於社稷,都封侯,實封八千畝到六千畝房玄齡身為吏部侍郎,資歷尚淺,幸從龍還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