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4/4 頁)
西域燈輪千影樹,東華金闕萬重開。
讓人看得目不暇給,歎為觀止,此女拜倒,然後帶著眾舞伎,從來路退出殿外。
“王上,這是紀倩,尚秀芳大家帶來,此曲也是她所編寫。”伺候的女官,見他臉上有著迷惑之色,上前說著。
“原來如此,這場舞曲,確是精采絕倫,教人佩服。”楊宣凝這才釋然,他記起此女似乎跟著尚秀芳,其它的卻不再記得了。
當下也不意,坐起原本斜依著的身子,轉目之間,他就揮手讓諸侍女退出:“寡人要建大統,先興禮樂,內閣可先領翰林院、太常司,定擬祀典。酌定郊社宗廟儀以進,其次,定君臣之禮。凡屬冠服、車輅、儀仗、鹵簿、字學等,都要具備。”
“臣明白,臣會先建大禮,其後定小禮,以為定製。”李播說著。
現代人是無法明白禮的主要性。作為一個技術落後地大統一國家,最低成本的統治,是古代政權一直追求的目標。而禮制,正好達成這點。
禮制地核心原則。是親親,尊尊,長長和男女有別。這些基本原則,既對受規範物件的日常生活即家族生活進行規範和約束,另一方面。在更高地社會政治生活層面直接發揮作用。
禮制,調整貴族官僚階級內部關係地一種行為規範。禮制,又調整家族內部生活以及家族之間的交際生活,這二種,大幅度地規範了社會,使無序化成本消耗減低到最低,作為一種具有相當程度威信的規範,也對當時既存的政治經濟文化格局賦予了正當性,更重要的是。透過這種無處不在潛移默化,使之納入社會體制中。
禮就是法,法就是禮。所以,不但諸朝代都重視禮制。朱元璋稱王后。第一件事情就制定禮制,可見其重要性。
“國之大事。在於祭祀,王上要登極,也需如此,臣以為,先建大祭為上。”禮部尚書虞綽端正坐好,嚴肅的說著。
“何為大祭?”
“大祭者,首祭天地,天地者,皇天后土是也,當先建天地二壇以大祭,日後,冬至於天壇,祭祀皇天,夏至與地壇,祭后土。”
“甚善,寡人先建天地二壇,每年必大祭之。”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