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2/4 頁)
,三教從來一祖風’。
天下正教,以儒釋道三者為尊,而三教名相為三,然皆以明心見性為修行基礎,道心實則一也,且教義互補,理該和*諧共進。
我全真教在甘肅、山陝、蜀中、福建等地擁有多座名山寺廟,可惜苦無精修佛學的弟子廣開山門,度化百姓……
不知上師可有意派遣密宗弟子前往這些名山寺廟,駐守傳教?”
聞言,老和尚臉色變換不定,本心裡是絕不相信這般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怕是嶽不群沒安好心……
但是,自己這些年致力於調和漢、藏、蒙等民族之間的關係,為的不就是擴大黃教信眾麼?特別是漢民,文明有禮、博學多才者甚多,若是能夠擁有廣大漢民弟子和信眾,足以更進一步完善密宗和黃教教義。
否則,若是隻在藏蒙貧困愚昧之地徘徊,密宗始終只是小眾教派,難以及得上中土佛教海納百川,通傳天下……
當然,他也知道,若是想派密宗弟子在全真教轄下向漢民傳播密宗教義,作為利益交換,密宗不僅要支援全真教在藏蒙之地傳播全真教義,而且密宗弟子畢竟是藏蒙族人,在中原地區難免受到全真教的轄制,更甚者,還可直接驅使那部分密宗弟子為全真教所用……
眼看老和尚皺眉思量著此間利弊,久久不語,而非一口回絕,嶽不群就知道,此事已成了大半,老和尚既然有傳教中原的野心,就不怕他不上鉤,不怕他不妥協……
當然,老和尚所擔心之事,嶽不群也心知肚明,甚至本來就是這般打算。
全真教名下不僅有傳承儒學的西嶽書院,也有很多傳播佛學的寺廟,就連華山腳下也有三五座,廟裡的和尚都是普通和尚,並不會武功。他們向百姓傳播佛家教義之時,既受到全真教的管轄,也享受全真教在人力物力上的支援——只要他們不跟少林眉來眼去就行!
而全真教的地盤裡,擁有寺廟最多的就是蜀中峨眉山及樂山,樂山大佛更是聞名天下的佛門景勝。
峨眉山及樂山差不多就有大大小小四五十家寺廟,其中八九成都受全真教暗中轄制,擁有正式僧眾千餘。
全真教三教合一的主旨,天下皆知,僧人們既然無力反抗,就乾脆不反抗,反正在誰的地盤唸經傳教不都一樣。
嶽不群曾經不止一次的感慨過,王重陽祖師的“三教合一”政策,真乃吞併其他教派的絕妙法寶!
儘管藏蒙密宗弟子無數,但最多隻能派出數百精銳到全真教轄下傳教,只要他們敢來,嶽不群就敢將他們盡數分散到各處寺廟,混入漢族僧人之間。
長此已久,他們到底是密宗和尚,還是中土佛門和尚,怕是他們自己都分不清了。
而且佛門最講性空,許多佛學精深的和尚自己都根本不在意什麼密宗、禪宗之類的名相之分。對於密宗也就沒什麼死忠可言,很容易被全真教驅使利用。
全真教轄下多了數百密宗僧人幾乎無甚影響,但密宗一旦支援全真教在藏蒙傳教,對於藏蒙民眾的影響,可就非同小可了!
用形而上的說法就是,文*化入侵,文明同化!
好半響,老和尚終於開口,“嶽教主,此事老僧應了,但是……”接著說了一大堆限制性的條件。
每個條件,嶽不群都先是“好說……好說……”再跟他激烈的討價還價一通,似乎真的準備商定“互通傳教”的條約,寸土必爭。
但實際上,嶽不群並未將諸多條約放在心上……
不論怎麼算,只要老和尚同意此事,就入了嶽不群的甕中,不論老和尚提出多少約定,只消他一死,那就全無效力……
這是源於雙方硬實力的差距,全真教對密宗天然處於絕對優勢。全真教堂堂正正在藏蒙傳教,密宗都無法阻擋,現在和和氣氣的交叉傳教,密宗更得撲街!
歸途之中,嶽不群騎在馬上,自言自語道:“和尚已有……尼姑還會遠麼?”一想到恆山派女尼們的療傷聖藥——天香斷續膏和白雲熊膽丸的神效,嶽不群心裡就癢癢:遲早都是本教主,哦不,是全真教的……
林平之大著膽子問道:“教主,什麼尼姑?是說得恆山諸位師太麼?”
“咳咳……”嶽不群清了清嗓子,掃視了林平之8○○ΤxΤ ˋc○Μ、餘人彥、陸守痕三人一眼,徐徐道:“你們都是我全真教的未來,而人彥你將來更會繼承青城派掌門衣缽,關乎著青城派歸入全真道統,成為全真主要分支之一的要務……你們得學會分辨江湖大勢!
二十多年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