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且在得到命令的情況下,阻止敵國的行動自由”。
由於美國的國家安全已經和太空拴在了一起,保護太空資源便成為強制性的,阻止任何可能對美國太空資源構成潛在威脅的技術擴散則成為這種使命的一部分。就此而言,美國控制的太空資源比重越大越好。由於其他國家同時也會尋求增加他們各自的太空籌碼,追求由此而衍生的經濟利益,毫不奇怪,這也是他們軍事現代化舉措的內容之一,至少部分地是出於對美國獨霸的反應。這些因素使得安全困境變得日趨嚴重。加強通訊能力、為發展經濟探索新機遇、填平顯而易見的技術鴻溝、減輕對美國推行不受約束的太空政策的能力的擔憂,這些意願刺激了其他國家的太空雄心。
總體而言,當其他所有人都將太空主要作為發展和商業的首選目標的同時,美國卻奉行軍事優先原則。在安全困境下,武器處於易受攻擊的態勢,由此產生了“不用就輸”的態度,對武器的進攻和防禦性質不作區分,零和心態盛行。商務交易本來不一定是零和遊戲,交易可能讓買賣雙方都滿意。但對美國來說,太空卻是一場零和遊戲。如果其他國家隨即認為他們的主權受到了威脅,很快對他們來說,太空也會變成零和遊戲。對素懷太空計劃雄心而且自有的軍民兩用技術存量不斷增加的中國來說,情況可能已經是這樣了。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神舟5號”的發射
“神舟5號”的發射
當中國於2003年10月15日將時任中校楊立偉送上太空的時候,她成為僅有的三個具有載人航天能力的國家之一。中國隨即舉行了慶祝活動—儘管主要是由政府一手導演的。亞洲各國政府和公眾對發射給予了高度重視,歐洲的政府則比她們的公眾更感興趣,並表示了讚賞。同時,在美國,政府表示了剋制的祝賀,在吸引公眾注意方面,楊的風頭也被棒球決賽壓倒。雖然楊的飛行引起了中國國內的歡呼和國外的關注,使這一飛行有所增值,但是對於一個有著13億人口,在提供飲水、食物、住房和就業方面任務艱鉅的國家而言,這個花費20億美元的專案,其理由似乎還是不夠充分。
有幾個動機使中國執行她的“921工程”,即載人航天計劃,包括髮展經濟、刺激就業以及研發可用於軍事的兩用技術。但是顯然,正如美國從“阿波羅”計劃所獲得的那些一樣,中國也在尋求外部的威望和內部的信用。中國發射飛船所蘊含的威望,以及成功展示載人航天的技術能力,產生了顯著的地緣政治影響。尤其是在當今的全球化環境下,技術進步被認為象徵著一個民族的高度,暗示了這個民族的力量。技術民族主義—用技術來塑造高度感和力量感—對於地緣政治考量來說,是有用而且正當的,就像美國的“阿波羅”計劃所證明的那樣。
地區意義上,中國的作用正在發生變化。2000年以來,中國透過向窮國提供援助、建立有利的貿易關係,發動了一場主要在地區層面的魅力攻勢。攻勢取得了明顯效果,將中國的形象從一個地區“惡人”變成了一個地區強國。不過在關鍵性的臺灣地區和日本,這場魅力攻勢沒能起到明顯效果。中國發動魅力攻勢的時機,剛好是中國認為美國正深陷恐怖主義困境因而可能善加利用的時候。民意測驗資料證明了中國的成功。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re)在2005年4月和5月舉行的民意測驗顯示,進行測驗的16個國家當中的11個認為中國,一個共產黨執政的國家,比美國的形象更好。這其中包括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荷蘭、俄羅斯、土耳其、巴基斯坦、黎巴嫩、約旦和印度尼西亞。印度和波蘭認為美國的形象僅比中國稍好一點,對於加拿大來說,中美則在伯仲之間。
中國形象的改變是重要的,“惡人”會受到孤立,而強國則可以成為夥伴,甚至成為好夥伴。一次太空飛行不會消除政治分歧、根治歷史上的不信任感,但展示先進技術會產生戰略和市場後果。此外,一個亞洲國家取得以前只有兩個西方國家實現的排他性的技術成就,這帶來了一種“親戚”的自豪感,考慮到中國在亞洲和全世界擁有龐大的海外僑胞,情況尤其如此。毫無疑問地,中國透過“神舟5號”的發射贏得了地區地位。
國際意義上,中國發射飛船激發了強烈的地緣政治心態,要在許多層面和許多領域中尋找新夥伴。飛船發射後第二天,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amir Putin)給中國國家主席###發來電報,表示:“在中國宇航員實現第一次航天飛行這一歷史性時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