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3/4 頁)
謙教授,而另一位則是最近名起的新銳作家顧陽。”
“葉謙:各位觀眾好,我是葉謙。”
“顧陽:各位觀眾好,我是顧陽。”
“白小飛:大家都知道,文化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重要性,沒有文化的國家終究會失去他本來的模樣,沒有文化的民族也會消失於時間長河之中,對於當代的我們來說,傳揚華夏文化便成了一件極為重要的事,那麼,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擺在了我們眼前。該如何傳揚華夏文化,而我們本期的話題就是討論這個。葉教授,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葉謙:我認為……”
靜靜的坐在椅子上。顧陽沒有一絲不耐的意思,在旁邊靜心傾聽。
一個國學大師,對於文化的理解肯定不是他這種從平行世界穿越過來的人所能達到的,那是無數歲月和時間積澱的精華,以他現在的文學素養,努力吸收一點,對於自己的文學之路能有不小的助益。
默默的聽了一會兒,葉謙停住了嘴,驀然開口問向他:“顧陽先生。你覺得應該如何傳揚文化?”
少年一怔,表情稍稍僵硬了一兩秒,從被問到的怔然中醒了過來,準備了許久的言辭順著自己的思路,開始慢慢傾吐而出。
“我個人覺得,想要傳揚文化的話,首先要知道人想看的是什麼。”
“哦?可以說說看。”
葉謙臉上綻放出一抹淡淡的笑意,這笑容似乎是在鼓勵著他講出心中的想法。
顧陽頓了一頓,將言辭組織好。“文化能否傳揚,其實關鍵點還是在於大眾是否接受,如果大眾不接受,那麼文化即使再好。也會消失,所以想要弘揚文化,必須要知道大眾想要什麼。”
“例如說。你想讓大眾知道生薑其實是個好東西,能夠驅寒。多多食用它,但是它的味道卻會讓人退避三舍。這時候,你就要想辦法讓大眾去接受它,例如說把生薑作為炒菜的一種調料,或者是把它切成片,塗上濃濃的蜜糖,遮掩它的味道,都是可以的,形式其實不重要,把它的營養吸收了才是最重要的。”
“很有趣的例子。”
葉謙認真傾聽完這段觀點,笑了一笑,溫和的看著顧陽,“把生薑比作文化,在文化的表面塗抹上一些讓人喜歡的蜜糖,如果想要吃這蜜糖的話,就必須去把文化本身吃下去,比喻的確是很恰當,想要了解文化,的確是一場艱苦的旅程,但如果給文化附上一層光輝燦爛的金沙,那對於大眾的吸引力來說就是完全不同的了。”
“正如您所說的,葉教授。”
顧陽微微側頭,表示尊敬。
聽到了少年的回應,葉謙溫雅的淺笑:“其實,就像是你的佛本是道,表面上是打打殺殺,內在的卻是華夏的傳統神話文學,吸引了不少讀者,讓他們接觸到了《山海經》,《封神演義》等古代文學著作裡的形象,從而誘使他們去接觸那些書籍,的確是很不錯的一部作品,我很喜歡。”
這一句話出,顧陽心中並沒有太多的欣喜,立時就愣在了當場。
國學大師怎麼會在這種時候冒出這類稱讚的話來?
這話一出,就等於把他豎立成了一個新時代少年作家的優秀例子,等同於是木秀於林,以後遭受的攻擊可能會更多,比現在兇殘不少,還要翻上幾番!
“唉,我忘了國學大師是那種不虛不燥的人了,個性秉直,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曾經還有過官員被他當面呵斥過,現在情勢不妙啊。”
心中閃過諸般念頭,顧陽不引人察覺的撇撇嘴,臉上強行保持著微笑。
“謝謝您的誇獎了,晚輩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
“學習是肯定的,我也在不停的學習,這個世界日新月異,不學就要捱打啊,我們老一輩的重擔還是要交到你們年輕一輩手上的,不過,以你們這一輩目前的進展來看,我很寬慰,長江後浪推前浪,你們的未來比我們更廣闊。”
葉謙似乎是有些感慨,一連說出了這麼一番話。
顧陽立時就無語了。
這段話裡雖然沒有說他的名字,但幾乎每個字都在告訴觀眾,國學大師所說的後浪是在指他。
“這是……幫我,還是……害我?”
少年已經有些欲哭無淚了。
好嘛,之前葉謙還沒有出現的時候,一些人黑也就黑了,沒生出什麼大事件來,現在他這麼一席話,必然會激起無數青少年作家的傲氣,將他視為人生路途的一個假想敵,以超越他為一生的榮耀,以後的事,決計是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