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部分(第2/4 頁)
櫻發起過文鬥挑戰,不久前,更是和吳德英決裂,怒噴人品,老死不相往來,原來,在這個少年低調溫順的外表下,隱藏的是一顆桀驁不馴的心!
從萬年好先生髮脾氣的震驚中醒過來,無數人開始品味他這句話裡的意思,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
那就是顧陽所說的,都是真的。
無論是小說,還是音樂,這個少年經受過一波又一波的狂風暴雨,卻不停低過頭顱,以最頑強的勝利告訴全華夏的人,無論之前的非議有多大,他就是最後的勝利者!
而這一個微薄狀態,也因為作者是顧陽的緣故,火遍了整個網路,被人稱之為“不行體”,衍化出了無數個版本,學生版,職員版,老師版,各種各樣,常常點開一個帖子的首頁,那些水的回覆中開頭就是這樣的:“從小到大,自記事起……”
而這麼一個狀態,立時引起了一些頑固派的反感。
自從青花瓷開始,就有人覺得顧陽這個少年是在褻瀆古風音樂,覺得不應該讓這個人不配擁有這麼大的名氣,可當時華夏收藏家協會會長鬍正行發話了,他們這才偃旗息鼓,如今對方所譜曲的《明月幾時有》更是觸動了他們的神經,可是因為對方的名氣再加上良好的社會反響,他們又不得已忍了,如今,對方宣稱要進入編劇界,總算是給了他們一個機會了。
不用多說,也無須多說,直接開噴!
針對顧陽最大的網路風暴無聲無息間掀起,一動,便直接引動了整個網路!
老文學評論家秦升在自己的微薄上寫道:“顧陽,不可否認,的確是有那麼一點來自於天賜的才華,但以後要走的路還有很多。
這樣一個人,這樣一批青年的文學愛好者,只能說是文學的愛好者,繼續努力寫作,或許以後有進入文壇的機會,現在寫的東西,從文學的角度上看,從總體上來說,充其量是“票友”的寫作,所謂的“票友”只是一個借用的賜予,用來說明這麼一批90後的寫手還不能稱之為作家,只能說是愛好者,我以前就說過,這批90後寫手和他們的作品,進入了市場,卻沒有進入文壇,他們的頭像或許曾在某種聲名遠播的雜誌上露過面,但文壇卻沒有聽過這個名字。
如今,這個明星式的人物,還想要跨步進入編劇界,對此,我只能建議說,好好沉心學習,看看其他名家的說才是正經道理,例如說李牧陽的《花開在明天》就不錯,很值得學習。”
評論家李敬文這樣寫道:“我同意秦升老先生的意見,總說顧陽這個人天才,但我卻沒有看出天才在哪裡,他的作品我看了,覺得不就不過如此,一個炒作下的產物罷了,應該好好考慮一下秦升老前輩的話,看看其他的人的書,多多學習,這樣才會有踏入文壇的一天。”
而李牧陽則說道:“謝謝秦升先生的推薦,我覺得,寫作其實是一件值得考慮的事情,需要千萬次斟酌才能寫出,也曾看過顧陽的作品,說實話,也不怎麼樣,曾經有一個記者問我,你覺得顧陽為文壇注入了什麼?我的回答是,他只是一個明星式的文學愛好者,根本沒有為文壇注入過什麼。”
以這三篇言論為開頭,很多公眾人物發起了一番對於顧陽的言辭討伐活動,但只要細細一查,有心人便能發現,這些人的千絲萬縷之間,總有著一些關係。
短短數日之間,顧陽似乎便陷入了似乎整個世界都在貶低他的困境中,可謂是千夫所指!
但顧陽卻並沒有第一時間理會。
這一年來,他經歷了不少的風波狂浪,面對這種情況,不能說已經處之泰然,沒有任何感覺,但一份沉著冷靜還是能做到的。
他首先先是去了天意公司,將自己的工作室安頓了下來,而後和馬意談了一會兒,將自己將給周行錄製的幾首歌曲包攬住,又將幾首搬運好的歌曲給了周行,讓他準備練練,為出專輯做準備,將所有的事情都安頓好後,這才著手於這場文壇襲來的暴亂風潮。
粗粗看來,似乎自己好像是犯了什麼天大的罪過,成了萬千世人所鄙夷的物件,但扒開所有的假象,其實也就是那十幾個人在說話罷了。
李牧陽,這個名字他還真沒聽過,也不怎麼熟悉,這個時代下有思想有才學的作家書籍顧陽都抽空看過了,由衷的感到敬佩,但這個人,他的確是真的連名字都沒看過。
哪兒冒出來的?
抱著這樣的心思,顧陽在網上打上這個人的名字,搜尋一下他的資料。
咦?
貌似是一個什麼屆文學大賽的第一名,一直不溫不火,最近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