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某種角度講,每個人體內都蘊涵著某種能量,但這種能量需要外界因素的刺激,而期待便是這樣的刺激因素。在此,不得不提到培養出舉世聞名的大商人馬歇爾的父親約翰·費爾德。
在馬歇爾小的時候,約翰·費爾德曾將他送到戴維斯的店裡做夥計。過了一段時間,約翰·費爾德詢問戴維斯,馬歇爾是否適合做一名商人,戴維斯直爽地告訴他:“即使馬歇爾在店裡學上1000年,也不會成為一個出色的商人,因為,他根本就不是一個做商人的料。”
這令馬歇爾的父親十分困惑,但這並沒有打消他將兒子培養成出色商人的信念,他對自己說:“為什麼其他人都可以,而我的兒子卻不可以?”於是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將馬歇爾培養成出色的商人,並一直堅信自己可以做到這一點。後來他把馬歇爾送去了芝加哥,讓馬歇爾親眼目睹周圍許多原來很窮的孩子最終做出驚人事業的典型。正因為受到這種環境的薰陶,激發了馬歇爾心中的鬥志,他最終成為一個舉世聞名的大商人。
戴爾·卡耐基說:“大多數人的體內都潛伏著巨大的才能,但這種潛能是酣睡著的,需要被激發。一旦激發,人們便能做出驚人的事業來。”的確,馬歇爾的父親約翰·費爾德正是利用“告訴自己,我會成為我想成為的那個人”的信念力量,有效地影響並激發了他的兒子馬歇爾體內的潛能,進而使其成為世界上著名的商人之一。
心理學上認為,大多數人的天賦與才能都深深地潛伏著,需要外界各種因素的激發,而期待、鼓勵、支援、讚揚等這些積極的外界因素,往往更易激發身體中的潛能。這種潛能一旦被激發出來,經過鍛鍊便具有驚人的力量。如果身體中的這些潛能沒有被激發,沒有被鍛鍊,那麼人身體中固有的才能就會變得日漸遲鈍,最終失去原有的力量。
此外,心理專家曾指出,每個人身體中的潛能就像一個光點,人們有時候在適當的時機中,能夠看到這種內在的光亮,體會到這種內在的力量,進而能夠利用這種內在光點有效地影響他人為自己服務。例如受到他人的某種貶低,為了改變這種狀態,產生了積極向上的心態,進而在短期內作出努力,取得一定的成績,有效地影響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作為建築公司設計師的張志曾有過這樣的經歷。
張志是一個擁有多年建築經驗的建築師,公司讓他負責帶新來的建築師。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個新來的建築師競爭到為本市文化館進行建築設計的機會,文化館的要求是設計必須新穎,用料節省。雖然新來的建築師是一個學建築專業的研究生,但由於是初次實踐,他還是產生了緊張不安之感,一連交出的幾張建築設計圖紙都沒有透過。這時張志發現,新來的建築師不僅沒有繼續設計圖紙的計劃,反而表現出不想繼續設計此項工程的心態。他找到新來的設計師詢問原因,當他得知新來的設計師是顧慮到自己的設計總是達不到對方提出的要求,怕公司的名譽受到影響時,便真誠地鼓勵他說:“不用擔心,你儘管放心做,我相信你不會讓公司的名譽受到影響的。”這給新來的設計師以極大的鼓勵,最終他出色地完成了設計。
選擇合適的時間,用與自己意願相符的個人期待,能夠激發對方的無限潛能,從而有效地影響他人為自己服務。張志正是利用這樣的方式,成功地影響了新來的設計師,使其更好地為公司工作。
在生活中,當一個人表現出某方面的才能時,人們會習慣性地認為,他的才能來源於天賦。顧名思義,“天賦”便意味著是一種很難改變的狀態。但事實上,科學界早已經給出證實,世上所有人生來都是一樣,沒有特別的“天賦”之分。也許這會引來人們的質疑聲,那麼為什麼會有成功與失敗之分?窮人與富人之別?為什麼會有科學家、化學家、生物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之間的不同分工與不同領域的傑出貢獻?心理學告訴人們,這是人們體內蘊涵的某一方面的潛能被外在因素激發,而這種外在的因素便是有效的期待。
戴爾·卡耐基說:“每個人的身體裡面都潛伏著巨大的能量,這些能量,只要你能夠發現並加以利用,便可以幫你成就你所向往的一切。”所以,在影響人之前,要先明確你想讓對方擁有哪一方面的潛能,並針對該項潛能進行合理的外界期待性刺激,透過向對方施加與該項潛能相符的正面、積極的“期待”訊號,激發對方的無限潛能。在你成功地用期待將其體內的潛能激發出來的時候,便會成功地影響對方,使其向著你所設想的方向發展。
√影響力智慧
如果你想影響對方做某件事情,就要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