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部分(第3/4 頁)
為一個擁有一千多萬平方公里領土的超級大國,但在大帝看來……不夠!遠遠不夠!
所以才有了第三階段!成為大陸公敵的階段!
這一時期,奧斯涅·安魯·莫瑞塞特和他的泰坦帝國已經無法開展外事交往,他的名字在帝國境內是神聖至高無上的代名詞,但是到了國外,無論是平民還是貴族,人們都喜歡叫他“多摩爾加的惡魔”。
德意斯、法蘭、荷茵蘭、利比里斯、威典、英格斯特、西葡斯,甚至包括遠在北海之濱的俄列聯合王國,西大陸所有的國王在看到泰坦兼併了意利亞和捷洛克之後都對安魯大帝的侵略企圖和戰爭野心有了清醒的認識。儘管倉促組織起來的第三次反坦聯盟像極了一出鬧劇,但並不妨礙這些王者在各個領域投入抵制泰坦的行動。
第三階段。泰坦的外事交往簡直可以用舉步為艱來形容。在海上有法蘭、英格斯特和西葡斯的封鎖,在陸上有德意斯、威典,以及老盟友俄列人的挑釁和圍攻!就像魯賓元帥曾經預言的那樣,奧斯涅過早地把自己置於大陸公敵這個危險的位置上,儘管他一點也不擔心,但所有矛頭全部指向自己的滋味多少都不太好受。
為了扭轉外交上的不利局面,安魯大帝做過一系列的嘗試,但一直收效甚微。德意斯的奧帕瑞拉女王、威典的里約裡耶姆一世國王、俄列的彼得大帝,與奧斯涅·安魯·莫瑞塞特同處一個時代的君主都不是白痴,名義上,他們和泰坦稱兄道弟,等到了動真格的時候,沒人會輕信猛獸的囈語。
不過當然,白痴還是有的,法蘭國王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安魯大帝被國際環境逼得走投無路,他必須以極端的方式解決帝國面臨的難題,所以才有了針對荷茵蘭和利比里斯的“銀狐計劃”,而在實踐戰爭的過程中。軟弱的法蘭國王就被泰坦統治者的連篇鬼話騙倒了!他不敢支援盟友。只能縮在巴厘的宮殿裡坐以待斃。
相信大家都已經注意到了,在安魯大帝統治泰坦的過程中,他的一位盟友似乎有“變節”的嫌疑。
一開始。早在第一次衛國戰爭時期,俄列聯合王國的當權者,特別是軍人集體就注意到奧斯涅·安魯·莫瑞塞特在泰坦的崛起,他們想方設法與這位安魯的家長取得了聯絡,並制定了建立在私人友誼上地攻守同盟協議。
這時的泰坦和俄列都面臨著德意斯的威脅,兩個超級大國的實權人物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可以說俄列是奧斯涅·安魯·莫瑞塞特最早的合作伙伴,但在這之後,也就是在泰坦皇儲加冕之前這一時期,坦俄友好關係突然出現重大的轉變。
在封建王朝內部,君主國家之間的外事交往其實也是皇室本身的交往。而王室之間的聯姻則是外事交往中最為重要地一種溝通方式!在莫瑞塞特王朝統治時期,出嫁的泰坦公主遍佈世界各地,西大陸所有的王室家庭在血緣上都有近似性,這是各個王室之間不斷通婚不斷組合的結果,也是皇權政治體系最高階別的儀式。
在由維耶羅那進抵意利亞的這一段時間,來自俄列皇室的密使向泰坦皇儲提出了一個極為大膽的倡議。
據說因為這項所謂的“倡議”,一向對俄列盟友禮讓有加的奧斯涅·安魯·莫瑞塞特竟然在談判桌上大聲問候對方的母親,還摔落一桌的茶具憤然離席!那麼到底是什麼事讓泰坦皇儲發這麼大的脾氣?
泰坦歷史學家考證數十年也沒有發現此中的秘辛,但俄列學者卻在整理某位皇室成員的私人日記時發現了事件的真相。
在803年,安魯大帝加冕前夕,為了進一步鞏固坦俄兩國友好關係,也是為了進一步加強俄坦兩國皇室的聯絡。彼得大帝建議,請泰坦帝國安魯王朝的伊芙泰勒公主入俄聯姻!鑑於伊芙泰勒公主殿下還沒有成年,在她與俄列皇儲舉行婚禮之前,由彼得大帝對其行使監護權,她將享受等同俄列公主的待遇。
事情到這裡終於水落石出了!奧斯涅絕不會把他的掌上明珠送到聖彼得堡去做人質,而且在他看來,俄皇提出這樣的要求簡直是對他個人的羞辱!他絕不會接受,也絕不會給俄皇好臉色!如果因此而喪失一位重要的盟友,奧斯涅也會認為沒什麼關係,他是小伊芙的父親,即使這樣做可以令俄列人挑不出毛病,但他並不希望自己的幼女過早成為宮廷政治的犧牲品。
俄皇一相情願的想法在泰坦受到冷遇,在這位君主看來,這是兩國皇室之間保持密切協作的最佳途徑,既然奧斯涅·安魯·莫瑞塞特不想把女兒送過來,那就表明他並不十分看重俄坦關係,若不是泰坦帝國牽制了大量的德意斯王國軍。彼得大帝馬上會跟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