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第3/4 頁)
分散行動,這樣是非常不利的。”
劉振風考慮了一下吉戈爾的意見,同時有看了看地形圖,覺得吉戈爾說得有道理,看樣子,在蘇門答臘島上,要冒一次風險了,確實出了班達亞齊至蘭沙一線外,其他登陸點都存在著問題,劉振風深吸了一口氣,一拍桌子,咬著牙說道:“好吧,蘇門答臘島的登陸計劃不變,這個風險只能冒一下了。”
“總座,那馬來亞登陸後,你如何去控制克拉地峽呢?要知道,從馬來亞到克拉地峽一帶還有一段距離,我們根本不可能立即控制住克拉地峽的呀。”衛平說道。
劉振風嘿嘿一笑,然後說道:“克拉地峽的控制,我就交給暫6師和暫8師了,他們隨著第一方面軍一起,進攻土瓦一線的日軍,同時立即穿插到克拉地峽一帶加以控制,就這麼簡單。”
“啥?就這樣?”衛立煌瞪大眼睛問道。劉振風點了點頭!
既然已經做出了決定,於是,衛平經過一份起草之後,將意見發給了戰區司令部參謀長陳誠,陳誠立即將情況上報給了路易斯。蒙巴頓將軍以及史迪威,他們研究了一番後,最終同意了劉振風的意見。
附錄:盟軍東南亞戰區組建情況以及人員名單——
總司令:路易斯。蒙巴頓;副總司令:史迪威;總參謀長:陳誠;副總參謀長:歐克里爾
第一方面軍:
總司令:亞歷山大;副總司令:史萊姆;參謀長:科爾。史蒂芬;副總參謀長:傑拉克
英緬第1軍:下轄英緬第1師、英緬第2師、英緬第3師
英緬第2軍:下轄英緬第4師、英緬第5師、英緬第6師
英印第1軍:下轄英印第1師、英印第2師、英印第3師
英印第2軍:下轄英印第4師、英印第5師、英印第6師
英印第3軍:下轄英印第7師、英印第8師、英印第9師
整個方面軍總兵力為240000人
第二方面軍:
裝甲步兵師編制:
甲等裝甲步兵師:
1)師司令部,107人,手槍100支。
2)4個步兵團,12482人。其中三個為普通步兵團,每團裝備37mm反坦克炮12門,60mm、81mm迫擊炮39門,輕重機槍54挺,步槍2224支,手槍1181支。一個為裝甲步兵團,共2135人,半履帶車94輛,步槍1387支,輕重機槍100挺,手槍900支。
3)1個裝甲炮兵團,2127人,轄3個炮兵營,裝備105mm榴彈炮36門,迫擊炮41門,反坦克炮38門。
4)戰車營:530人,裝備中型坦克24輛,輕型坦克*輛。
5)工兵營,648人,機槍18挺,步槍516支,手槍118支。
6)醫療營,520人。
7)補給營,320人,步槍50支,手槍262支。
8)裝甲偵察營,763人,輕型坦克13輛,半履帶車及偵察車62輛。
9)憲兵連,130人,步槍47支,手槍83支。
10)通訊連,261人,手槍261支。
11)軍械連,150人。手槍150支。
總計全師軍官672人,士兵18710人。武器裝備:榴彈炮36門,反坦克炮74門,迫擊炮158門,機槍1000挺,衝鋒槍60支,步槍(含自動步槍)9000支,手槍8200支,坦克101輛,半履帶車及偵察車156輛,其他各類車輛2000餘輛。
乙等裝甲步兵師:
1)師司令部,107人,手槍100支。
2)3個步兵團,10347人。每團裝備37mm反坦克炮12門,60mm、81mm迫擊炮39門,輕重機槍54挺,步槍2224支,手槍1181支。
3)師屬炮兵,2770人。含1個155mm榴彈炮營(12門)、3個105mm榴彈炮營(各12門)、1個反坦克營(75mm、37mm炮32門)、1個防空營(高射機槍60挺),手槍2685支。
4)戰車營:360人,裝備中型坦克18輛,輕型坦克42輛。
5)工兵營,648人,機槍18挺,步槍516支,手槍118支。
6)醫療營,520人。
7)補給營,320人,步槍50支,手槍262支。
8)偵察隊,147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