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頁)
人在走投無路手足無措時,是不是都會將希望與信仰寄託在某些東西之上。
周瑜忽然想起了孃親帶他去的那間洛陽東邊最大的佛寺。如果可以再一次回去,回到那個佛寺外。他覺得他很有可能會拋開一切成見,像孃親那般虔誠地,走進佛寺,跪下來面對那些佛,真誠地祈求佛能夠保佑他們。真的,他覺得他一定會的,沒有什麼比此刻能夠活下來,更重要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信仰。”看著周瑜嘆息後沉默不語,孔明好像猜到了他的心事,於是問道。
“恩?”周瑜不明白孔明的用意。
“信仰這種東西,只不過是一種精神的寄託罷了。”孔明說話時的語氣,很難想象到他還是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但是,它是隻有建立在自己的自信心之上,才不會被輕易摧毀的東西。別看我年紀小,這些年我經歷了太多。這些經歷讓我明白,與其將生存的希望寄託在遙不可及的神明保佑裡,還不如讓自己學會樂觀,學會永不言棄。結局,在還沒有到來之前,具有無限的可能性。我們所要做的,只是讓這種可能性導向於利於我們的這一邊。哥哥啊,不要放棄,不到最後那一刻,希望之光總會出現的。”
周瑜聽完孔明的話,內心震撼不已。他突然感到很慚愧很抱歉,這裡還有兩個比自己小的孩子等著自己的保護和援救,自己怎麼可以先喪失了信心呢?
(對,如果真的有神明保佑。孃親那麼誠心地祈求和禱告,神明應該感受到了。可是今日為何自己還是淪落到了這麼狼狽的地步……神明是不可靠的,自助者天才助之。沒有這種覺悟的人,只會被上天無情地捨棄。沒錯,要靠自己。還有,信任夥伴的力量……那道希望之光,一定會來的,不要放棄……)
周瑜感到眼前突然舒緩開闊了許多,他朝孔明會心地一笑。這時竟然有同伴若孔明此,真是件振奮人心的事情。
似乎是命運的安排,周瑜輕微地挪了挪身子,右手無意間碰到了一片薄薄的東西。他‘咦’了一下後,小心翼翼地拾起那片輕薄,拇指與食指按住根部轉了轉,那種熟悉感又一次襲來,還有那薄薄的觸感。
“一片葉端裂開一半的樹葉。”
聽見周瑜的低語,孔明才發現那片周瑜給他的樹葉在自己身上已經沒了蹤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掉落的。
“音樂之妙,在於到達一定的境界,悟懂人的一切行為其實都與自然息息相關之後。此時,即使是一片樹葉,也將是最精妙的樂器。”師傅的話在周瑜腦海中迴響著,他一沉浸,似乎那些曾經美好的記憶如浪潮般襲來。
……
周異(周瑜的父親)在周瑜很小的時候,便發現了周瑜極高的音樂天賦。
那是一個甜美的清晨,周瑜的孃親坐在庭院的石案上,一把精美的古琴,一曲柔婉清新的《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孃親的歌聲似乎是琴聲最佳的搭檔,彷彿天籟的歌聲與琴音嫋嫋盪漾在庭院裡,似春風拂面,愜意中帶著初戀的青澀。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周瑜好奇地坐在孃親身邊,見樂音在她指縫間流淌著。他不覺開始模仿了起來,撥弄挑按……每個細節幾乎與孃親同步。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歌聲止息時,琴聲繞樑悠悠。周瑜似乎把孃親彈奏時的指法全部記了下來。這個過程全讓周異給看見了。周異覺得新奇,於是讓周瑜試著撫弄下瑤琴。沒想到小周瑜毫不推諉,坐上石案後便學孃親那樣彈奏了起來。令周異夫婦大為稱奇欣慰的是,那年周瑜才四歲,可是一曲《蒹葭》竟然彈得絲毫不遜色於孃親。
這件事情很快便在洛陽裡傳開了。每次周異接待賓客時,總是會讓小周瑜適時出場撫琴一曲。不經意間炫耀著他的得意。
周異有個好朋友名叫杜夔,是宮廷裡最棒的樂師。
有一天杜夔來訪,經過周瑜的房間時。周瑜正在房間裡彈奏著詩經秦風裡的那首《無衣》。杜夔在聽到樂音後,不覺駐足品賞起來。
這首《無衣》本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為了激勵軍中將士同仇敵愾而做的軍歌。那曲風激越高亢,使人聽完後感覺全身充滿了力量。
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