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頓時站了起來,操著一口西南官話,微笑問道,只見他寬額濃眉,身形偉岸,儀表堂堂,只是眉間有道舊傷,添了些殺氣,讓人心生畏懼,不敢過於親近。
楊均天聽得這和尚誇讚,極是欣慰,連聲叫道:“么兒,快過來讓彭教主看看。”楊么連稱不敢,又行了禮,暗地裡卻打了一個哆嗦,俠肝義膽哪裡是那麼容易得的?
楊嶽笑著說道:“么妹,這位便是白蓮教彭瑩玉彭教主!”
楊么不由得“啊”了一聲,不顧他們幾人驚訝,連道“久仰”。不說楊相和他提過此人,便是前世讀過各朝的農民起義裡,這位彭瑩玉彭祖名頭也是極響。
楊嶽又指著滿臉驚異打量楊么的陌生男子輕聲道:“這位是玄觀兄,易了容,你心裡知道就好。”楊么不由一驚,也不敢多問,見完禮後,老實地坐在一邊,聽著幾人商量大事。
原來彭和尚端的雄才大略,接掌白蓮教南教教主大位後,十多年來奔走於淮南、江南各地,四處聯絡對蒙元不滿民眾,建立白蓮分壇,只求有志一同,總壇決不插手分壇內務,便是起義的時機、行動也是各分壇自行決定,不需尊奉總壇號令。
如此寬鬆的條件,使得南部各地的反元勢力連成一氣,互通訊息,南部白蓮教勢力大增,偏生元帝近年來疏遠賢相脫脫,寵信近侍哈麻等人,朝政江河日下,民怨沸騰,反元形勢一日好過一日。
嶽州地區反元勢力以張、楊兩家為首,反元立場極為堅定,且又在本地盤根錯結,繁衍百年。楊家原是南宋白蓮教舊人,張家族人更是遍佈嶽州四縣,歷來是白蓮教極力要拉攏的地方勢力,卻因兩家百年世仇,無法聯手應敵,終是埋了禍根。
彭瑩玉先是派了湖廣行省總壇主玄觀下來調解,年輕一輩如張報日、楊嶽等人早已暗中聯絡,卻礙於祖宗的規矩,長輩們的管束無法成事。
這彭和尚當真是個成大事的人,玄觀將情況探明回稟後,他便不顧身負謀反大罪,親自從淮南潛至平江縣,在洪水中直入險地,勸合兩家。憑他的身份地位和這份誠意,便是張、楊兩家的族長也要賣上幾分面子。
“楊老,我漢人自北宋年間就屢遭外族欺凌,近百年來又被蒙人統治,苦不堪言。大義當前,可否將兩家恩怨擱置一旁?”彭瑩玉懇切勸道:“張、楊兩家世居在此百年,早已同氣連枝,楊家祖上為國抗擊金人,為民反抗豪強,如此心胸,如何又容不下一個張家?”
么妹第15章 聯姻結盟 【book。8gul。】
彭瑩玉勸說一番;見楊均天仍是沉吟不語,又指著楊么道:“只看這孩子,危險之時不顧性命告警,哪裡又分什麼世仇親人?在大水面前張楊兩家都是鄉親,在蒙人面前張楊兩家可都是漢人!”
聽到此處,連楊么都熱血沸騰,楊均天哪裡忍得住,雙掌猛然一擊,站起抱拳說道:“彭教主說的是!小老兒受教了!我即刻便隨教主去張家見那張精文!”
三人頓時大喜,便是楊么也是歡欣鼓舞,楊嶽出門將長房二子和楊平泉請了進來,聽得楊均天說完此事,三人面色各異。
楊平湖看了看楊平泉,方要說些什麼,卻忍了下來。楊平泉面色看似平常,指尖卻微微顫抖,倒是楊平泊一臉贊同,笑道:“鄉里鄉親,以和為貴,本就是好事!”
眾人商議一番,仍是決定先由彭瑩玉與張家族長商量後,兩家再行見面,方是穩妥。彭瑩玉帶著玄觀欣然領命而去。
待得第二日午後訊息傳來,彭瑩玉領著張家一干人前來拜訪。
楊均天大喜,急忙迎了出去。只見張阿公張精文依舊拖著一雙破鞋,眯著一雙老眼,走在彭瑩玉身邊。身後跟著長子張忠天,次子張忠地,長房裡報月、報辰、報陽三兄妹並兩個媳婦,二房張報雲和他的兩個兒子張國誠,張國意,還有走在張報月身邊的張報寧。其餘張姓族人林林總總也來了上百人。
除此之外,還有寄居於張家營地的其它小家族的十來位族長、村社之長,一併跟來了楊家。
楊么遠遠站在一邊,聽得楊下禮給她指點人物,不禁說道:“他們家長房長孫去哪裡了?這種時候,張報日居然沒來?”
楊下禮笑道:“小嶽叔一回來,么姨眼裡就沒了旁人了!你沒見咱們家天康叔和相二叔也不在麼?一得到發大水的訊息,他們倆就被派著去嶽州路各地報災告警去了,只是沒你這般危急罷了。”
楊么嘖嘖讚歎:“沒想到咱們兩家都是如此急公好義。”
楊下禮搖頭嘆道:“這麼伶俐的一個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