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從另一個方面說,許多正值年富力強卻去職離崗的人有時怎樣度日呢?除了一部分被一些有眼力有遠見的企事業單位返聘,另有一些在一些行業協會發揮餘熱,更多的人似乎是在打發時光,或下棋,或釣魚,或閒逛,或打麻將……這是極大的人才浪費!
在國外人們忌諱說老,老年人稱之為年長者,常見六十和七老八十的人忙東忙西,南來北往,根本不存在服老不服老的的問題。筆者年過半百,每週工作7天,節假日也很少休息,這些年來一直如此。好在執業在私企,算是半個老闆,早把自己的退休年齡定在75歲以後再考慮。偉人毛澤東說: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這不僅僅是說健康長壽是人生樂事,不懈追求和事業成功才是最大幸福!閱歷和經驗是一筆巨大財富,應當珍惜啊!
好在現在終於有人開始說話了,而且是位副部級,所謂人顯言貴:將在明確最低退休年齡的基礎上研究建立彈性退休制度,建立養老金水平與退休年齡密切掛鉤的計發辦法,遏制不合理的提前退休現象。另有專家透露:相關部門正在醞釀條件成熟時延長法定退休年齡,有可能女職工從2010年開始,男職工從2015年開始,採取“小步漸進”的方式,每3年延遲1歲,逐步將法定退休年齡提高到65歲。此乃合理合情並利國利民,希望權威部門認真調查,仔細研究,別再僅僅依據網路上的一些所謂“民意”而倉促決斷,再次讓而延遲退休的建議無果而終。
警惕“讀書無用論”滋生蔓延
一條有待證實的訊息《重慶上萬名應屆生放棄高考》引起筆者的關注,如果確有此事當不可掉以輕心,不管是學生家長和教育主管部門,乃至全社會都應該予以重視,應該大聲呼籲:不能容許“讀書無用論”滋生蔓延!
想當年,筆者作為下鄉插隊知情獲悉恢復高考的喜訊,那是怎樣地欣喜若狂,為了參加考試又是怎樣地熬夜複習功課。隨後十幾年二十幾年裡,又有多少應屆畢業生和複試生為高考不捨晝夜演算習題、背誦課文。回顧並紀念“恢復高考30年”的餘音未落,怎麼就會有人張揚“讀書無用論”?
我對教育情有獨鍾,一貫尊奉“教育救國論”,更把“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奉為金科玉律,還把為改善辦學條件,改善教師待遇鼓與呼作為義不容辭之己任。基於此,實在搞不懂那些放棄高考的應屆生怎麼能這麼做?每每想起便覺得心頭壓了一塊石頭,心情無比沉重。
原因是什麼?是物慾橫流社會的頹廢思想的侵蝕發生作用?是失業數字和求職“人情網”讓人心生淒涼?還是高等教育自身痼疾帶來的桎梏讓學子們望而卻步?這是亟需回答並解決的難題。
必須嚴肅指出,決不能允許“讀書無用論”蔓延,更不能允許成為主流價值觀,必須正視存在的問題,必須繼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同時,學校、家庭和社會必須齊抓共管,教育年輕學子自覺抵制“讀書無用論”,並從教育體制、產業結構以及經濟危機等方面統籌解決問題。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就把“小瀋陽”當盤菜
上網瀏覽,總見有不少人拿小瀋陽說長道短,甚至一些學者也藉著《不差錢》品頭論足,有讚不絕口者,也有橫加指責者,褒貶大不同,公婆各有理。竊以為,過頭了。小瀋陽以及《不差錢》還談不上算是一個文化現象,不應該費那麼多筆墨口水。
中國地域廣大,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由來已久,南北文化,東西民俗,從來就有差別。僅就口味說來,南甜北鹹,東辣西酸,已是作古的說法,現如今,南方人吃辣子,北方人好甜點,並不是稀罕事。眾口難調,因為一出小品就一定要分出文化高低、趣味雅俗,不免有點兒太較真兒了。
其實,應該感謝那個中文名字和英文名字都叫小瀋陽的純爺們兒,他的機靈和滑稽讓多少老少爺們、嬸子大娘、姑娘小夥樂不可支,開懷大笑,尤其是在年底年初傳來那麼多金融危機沉悶資訊的時辰,一個小瀋陽讓人忘了多少煩心事,這種心神安慰花多少錢能買回來?
文化人有文化人的毛病,眼高手低不說,還總愛指點江山,關鍵是還總說不到點子上。我也算是文化人,自我提醒要引以為戒。如果也要說說小瀋陽,那就只說兩句,一句是藝術貴在創新;二是身價兒變了,出場費高了,別忘合法繳稅。切記!
手機通話給誰聽
美國總統布什最討厭的事之一就是開會時有人的手機響鈴,因此,被通知開會內閣成員進會議室前都不會忘記把手機關閉。事實上,在一些國家,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