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3/4 頁)
,有了股份,這就是咱們東陽政府投資的產業,以後有什麼事兒,咱們出去跟人講也有道理不是?”
安靜波笑道:“哪有政府直接投資企業的事情……”
“政府投資企業倒也不是不可能。”周陽突然插嘴道,“聽說海城那邊已經成立城投公司好多年了。”
“城投公司主要是政府用來投資搞基本建設用的……”安靜波以為周陽不知道城投公司的內容,正想解釋一下,但說到一半,就若有所思的停了下來。
周陽會不知道城投公司的情況?只怕未必啊!
安靜波看了看周陽,又看了看蘇小茶,遲疑著說:“海城的城投公司主要是由財政部門、建委共同組建的,並沒有營利的需求和功能。”
“資本本身就有追求利潤的**!”周陽淡淡淡地說,“沒有任何政策規定城投公司只能進行基建投資。像在東陽,這麼多國有的企業經營困難,瀕臨倒閉,甚至已經倒閉,真的是因為經營不善嗎?只怕未必!種種原因,我不用說,安市長你比我這個外行要清楚得多,也懂得多,靠推動破產、私人或者外商收購真就能解決問題?要我說,還是應該由政府牽頭,整合全市的所有國有、集體資產,把東陽的力量集合成一個拳頭,靠整體的力量來擺脫困境……”
對於經濟,周陽其實是個外行中的外行,不過前世已經有過種種探索和千奇百怪的解決方案,他只需要挑出比破產大下崗更好的辦法說一說就可以了,於是他就在自家尚沒有開工的粥鋪前丟擲地方性資產管理和投資公司的概念,其實這是對城投公司的曲解,不過誰會在意呢?
這是一個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耗子就是好貓的時代,每一個不甘心平凡的人都在努力追尋捉耗子的辦法,只不過有的人為了自己,找到辦法,靠著鯨吞豪奪成就無邊富貴,有的人為了大眾嘔心瀝血不忘初心罷了。
第二百九十九章 一個品牌的誕生
安靜波聽得頗為心動。
現在經濟是大問題,各種解決的思路都有,但他卻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想過。
或許不是沒想過,而是沒敢想過。
畢竟這種依託國有資本做強做大的方向,在當前的大環境下,是屬於極端不正確的逆流而動的行為。
但凡想有所做為的,想更進一步的,都不會往這個方向上做,甚至是想上一想。
只是,真的不可以嗎?
安靜波看著周陽。
這個下崗工人家庭出身的小高中生現在身上無疑披著一層濃濃的神秘色彩。
他是從哪裡知道的這些?
顯然不可能是從高中課本里得來的。
他說的那些內容很粗糙,甚至還有明顯錯誤的細節,但這些內容沒有經過大量的調研,沒有大量的樣本,沒有大量的專家分析,是不可能靠一兩個人總結出來的。
這像是他想的,更像是他聽別人說的,或者說是別人說給他聽的,他沒能完全背下來。
安靜波想或許是有人研究出來了,想借著像周陽這樣暫時不會引起高層關注的人的嘴說出來,說給關心這些事情的人聽,希望可以由聽到的人來發起來做,來嘗試與現在主流道路不同的另一種選擇。
路總得有人走才可以知道能不能走得通。
誰也不看好的路不代表就真是不好的路,因為大家都沒有走過,所以只是在猜測罷了。
萬一走通了呢?
萬一走得特別好呢?
安靜波想他自己已經眼看五十歲了,沒根沒基在這個小小的縣級市一干近二十年,眼睜睜看著一次次提拔的機會被人憑空奪走,難道剩下的的十多年,還要這樣蹉跎下去,在這個位置上終老,再這幾年就乖乖去人大政協給人讓位置等退休嗎?
不,絕對!
安靜波不是個甘於平庸的人,他有自己抱負,但想實現抱負,首先得站到擁有足夠施展空間的高度上!
“周陽同學給我們出了個大題目啊。”安靜波笑道,“這可不是一句兩句話能說得清楚的事情,這樣吧,等我回去研究研究,今天啊,我們先說這早餐鋪的事情,不管我們參不參股,有了蘇總的支援,周陽同學的這個策劃一定能走出東陽,走出侃省,走向全國,大家說是不是啊!”
一幫人就都湊趣叫好,紛紛表示對早餐鋪的看好。
周陽便道:“打響名頭,那得有個好名字,正好安市長您在這裡,不如就給我們這個早餐鋪起個好名字吧。”
安靜波倒有些意外,本想推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