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岩石,研究結果表明,月球岩石的成分與地球相同,因此可以證明它與地球來自同一個宇宙塵埃團。
在這個例項中,可能存在一個問題:我們用來檢測月球岩石的儀器,是為了檢測地球岩石而發明的,因此,在發明這些儀器的時候,我們已經事先設定了元素檢測的範圍,因此這臺儀器只能檢測出與地球相同的元素,而不可能發現其它東西。這樣一來,儀器提供的結論看似正確,其實很可能是謬誤。
由此可見,依託於人類感覺器官及延長部分之上的科學,它本身有極大的侷限性,而這些侷限性都可能影響我們最後的結論。因此,將科學定義為唯一正確的做法,本身就不是科學,甚至可以說是某些人的別有用心。
好!再讓我們看看所謂科學的方法是不是萬能的。
當今之世,科學唯我獨尊,不客氣地說,它已經取代了幾百年前宗教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然而,迷信的結果往往是一知半解,如果上大街隨便問一聲:科學是什麼?估計能夠回答的人少之又少。一般人所知道的科學,都是些具體之物,汽車是科學,計算機是科學,甚至如何吃早飯也是科學……但這些都是科學的外延。而我們知道的外延越多,對科學的內涵知道的就越少,當這個外延接近無限時,內涵就等於零。
那麼科學究竟是什麼呢?其實科學最根本的是方法,不論有多麼高深的理論,最終也要用方法加以實現。但幾乎很少有人知道,所謂的現代科學方法,它的核心就是邏輯。而邏輯又是什麼呢?
你查任何一本辭書,得到的解釋都差不多:邏輯就是思維的形式和規律。邏輯這種東西,它是方法,但也是理論哲學,所以黑格爾就將他的一部哲學書定名為《小邏輯》。
從以上的定義裡,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認識:既然邏輯只是人腦思維的一種形式,那麼它可能是客觀的,也可能是不客觀的。比如,當我們被火燒傷之後,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推論:所有的火都可以燒傷人。可是當我們被開水燙傷後,也可以得到一個推論:所有的開水都可以燙傷人。這兩個推論都是邏輯,都是我們人類思維的形式。因此,邏輯的本身是主觀的,我們是以邏輯為中介,來了解這個世界。
我們舉一個例子,假如將一潭湖水比喻成人的大腦,將一塊石頭比喻成客觀事物,當我們將石頭拋進湖中後,湖水立刻會掀起一圈圈的波浪,這些波浪就是邏輯,它是對外界石頭拋進來的某種反應。其實我們看不到石頭,只能感覺到波浪,並且從波浪的大小、強弱等分析拋進來的究竟是什麼,也許是塊石頭,也許是個鐵塊。
因此,邏輯永遠不是客觀事物,它只是我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中介。就好像看電影一樣,如果說觀眾是我們,那戲裡講述的故事或演員就是我們要認識的物件,怎麼辦呢?我們只能透過銀幕這個中間物。但銀幕反映的影像並不是真實的,比如說它只是平面的,丟掉了立體感,而且拍攝過程中的許多事情並沒有進入銀幕。
按照邏輯的規律,人們又把這個世界分為本質和現象兩部分,強調從現象去把握本質。然而,什麼才是事物的本質?直到今天我們並不清楚。例如,我們把事物歸納成一大堆數字、符號,並將此視為科學的進步,難道數字就是事物的本質嗎?如果不是,那麼區分本質和現象又有什麼意義呢?
其實數字和符號都是人為規定的,在人類早期,所有民族的計算方法都不同,後來才慢慢統一了計算方法,這就如同我們發明時間、空間概念一樣,自然界根本沒有這兩種東西,我們是為了更好地認識,才人為做出了某種限制。因此,邏輯的方法主觀性極強,它是把越來越多的規定性強加於客觀事物之上。由此可見,建立在邏輯基礎上的所謂科學方法,並不能使我們獲得“真實”世界的認識,只能提供近似的、不完整的片段。
大科學家、量子力學發明人之一海森堡曾有一句名言:“我們所觀察到的,並不是自然的本身,而是因我們提問方法所揭示的自然。”這是對目前認識方法的最有力的否定,因為科學發展到今天,所謂主觀客觀、唯心、唯物統統被打破,主觀的、唯心的研究會越來越多,這才是世界的本質。美國物理學家惠勒曾說:“基本的量子現象只有當它被觀察時才是一個現象。”這對那些死板的唯物主義,不啻當頭一棒。
我們並非要徹底否定邏輯這種方法,只是想說明它很不完美,自身存在許多缺點,而建立在如此不完美方法之上的科學,也會存在許多先天不足,如果將科學視為唯一正確的方法,並用科學來界定其他方法,那是對人類的最大反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