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部分(第1/4 頁)
已是初夏時節,山外的平原上可能有些炎熱,但這一帶的氣候還很涼爽。泉溪清澈見底,最深處不過沒膝,涉水可以走到對面的山坡。山坡上長滿了不知名的花樹,潔白的花朵含苞待放,遠望宛如片片雲霞。
這裡不僅有花還有果,花樹中點綴著另一種兩人多高叢生的灌木,上面已結出硃紅色的果子,是山中的李樹。
一陣山風吹來,姑娘伸手拂了拂被吹亂的髮絲,忽見水中冒出來一個李子。這李子宛如紅珊瑚雕琢而成,既飽滿多汁又煞是好看,應是剛剛成熟落下,恰好順泉流衝到了姑娘眼前。她隨手將之拿了起來品嚐,只覺酸甜可口。
世間諸多奇聞異事已難以考證,據說姑娘吃了這個李子而感孕,後來誕下一子,姓李名耳,世人又稱老聃。又有傳說,太母有身九九八十一年,而後才生下了老聃,而老聃出生時,鬚髮已白。究竟有沒有這回事,傳說只是傳說罷。
老聃生而聰慧,善思好學,曾在當地學識淵博的賢者商容門下受教,又遊學四方,而後被周天子任命為守藏室之史,按古制,亦可稱守藏正。
守藏室包含了後世的圖書館和檔案館的概念,但不僅止於此,集天下之文、收世間之書,整理與保管自古以來歷朝歷代所有的典章、傳說、民風、書冊,可謂無所不攬。
老聃掌管守藏室數年,已遍覽所藏,信手抽卷皆已在心。凡有人求教古今典章、傳聞軼事,老聃皆可歷歷傳述,更能闡微發妙。又數年,老聃不僅遍觀古今典藏,並將守藏室之籍全部重新整理編訂,可謂滌除玄覽,明白四達。
魯國有賢者仲尼,聞老聃之名,入都城洛邑求教,欲問禮。老聃留其在守藏室,助其收集編訂天下典藏,得以遍覽古今之學,凡有人向老聃求教或問論,仲尼皆侍立觀聞。
仲尼辭別老聃後,行列國立身、立言,後又數度求教於老聃,曾與弟子嘆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周敬王年間,太母別人世,而朝堂內亂互征伐,老聃辭官離周都。其時天庭仙界瑤池之中,蟠桃法會尚未散,青牛忽於座上自語道:“吾當下界。”
老聃出周天子都城洛邑,只見四野荒蕪,一片戰亂後荊棘叢生景象,卻有一頭青牛自野地踏蹄而至,蹄下塵埃不起,跪伏於道。老聃微微點首,乘青牛西去。
函谷關,古時大禹改大河河道,令大河新道沿呂梁山西麓再入故道的交匯之地,亦是天子重華率天下眾君立行宮之所,如今已建關防,守官名關尹。是日,關尹扶城而望,忽見紫氣東來,心神莫名有感,出關拜伏於道相迎,恰見老聃乘青牛而至。
關尹將老聃迎入函谷關,焚香行弟子禮,叩首求經,以傳後世。老聃點頭應允,關尹即命人備刀筆簡牘為記。老聃於座上口述五千文、計八十一卷,捲成而去,西出函谷不知所蹤。
老聃出函谷,世人不復見。乘青牛者已是少年形容,便是虎娃面目。
《太上章》正文終
後記三篇:
崑崙仙境靈息湧動,天機一片混沌……待天地重歸清明,太上與玄源曾遊歷的諸多人間上古隱跡洞天,皆已挪移至此、各安其位。
蟠桃法會上,大天尊察崑崙仙境之變,知太上已完成當年太昊天帝之託,起身宣於眾仙,眾仙舉杯敬贊。恰在此時,大天尊又另有所感,無邊玄妙方廣中,一盞燈被一人持握,放射無量光,靈山造化而成。
太上與玄源,當年未至度朔之山與姑射之山,亦未將這兩處洞天挪移至崑崙仙境。如今度朔之山猶在,鬱壘與神荼輪流下界鎮守、各以百年為期。姑射之山卻自太昊化清風時便不知所蹤。
九天玄女彼時已證金仙,卻未於天庭造化金仙世界,下界,於大江之南,吳、楚之間,立九天玄女宮,勝境神似姑射之山。
……
不知何時,不知何地,虎娃攜玄源而遊。此非仙界,亦非人間,或者說是另一處人間,若非此界中人,所見種種皆屬不可思議。
何謂不可思議?金仙開闢靈臺世界,源於修行見知、得自大道所悟,仙家飛昇仙界,總有見知相容處、似曾相識地。無邊玄妙方廣中,諸天萬界,何處不可見?當屬不可知。
造化之外,存而不論。是否有這樣的世界,不在人間,哪怕探盡星辰宇宙,亦不在。諸般大道顯化規則、常理定律,皆與所知不同,不可知便不可思議,不可思議便不可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