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3/4 頁)
活的村寨,看上去卻幾乎沒什麼變化。石屋還是那些石屋,人還是那些人,只是他自己在長大。回顧這個過程,感覺有點像修煉中多體會的動中之靜與靜中之動。
虎於娃定境中只是在接受與解讀山神的神念,更多的思考只能在事後,當時只是一種自然的體會。而他的體會更多,也很特別——
蠻荒各部族的變遷,很像他本人這些年的修煉經歷。想當初的初照境,就宛如回到了一種嬰兒的狀態。清晰的察覺己身,在懵懂中睜開雙眼,然後去感受各種慾念的衝擊。這就像各部族從原始古樸的狀態中走來,經歷了各種利益的紛爭與衝突。
從初境邁入二境,需要消除筋骨形骸中的隱患,從而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夠繼續修煉。就像各部族也要壯大自身的力量,能獲得更多的物產變得更加富足,才能夠更好的生存下去。面對世上的種種艱難。二境中洗煉形骸,就是自身的壯大,同時能延伸出感知清晰的觀察周圍的事物。這就像人們認識自身、認識世界,從而能自我改造以及改造世界的發端。
從二境突破到三境。要學會控制新出現的力量,因為它一不小心就會傷及己身。當學會控制和運用這種感知與力量的時候,便有了御物之功。凡人們沒有御物之能,但他們也會擁有更多的能力索求於外物。
從三境突破到四境。對於修煉的境界而言,是一種質的飛躍。修士可以煉化並改變外物,甚至達到一種身心共處的狀態。這就是煉器御器之功。那麼再看看山中各部族,他們學會了融合與共處,創造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有魚村舉族為奴、山水城出現在蠻荒,大家成為了山水氏一族,擁有了共同的城廓,生活與生產方式都不有所不同。
虎娃的這些體會還很朦朧,就像曾經的夢境般難以形容,他嘗試將自己的感受告訴山神。而山神則說道:“修煉是尋求個人境界的超脫,但世間眾人也在尋找自己的道路,甚至這個世界本身的演變也在大道之中。世間萬事萬物,可能都是對修為境界的一種印證,能邁入初境得以修煉,你應該知道自己有多麼的幸運。”
理清水向虎娃介紹的不僅是大勢變遷,也展開描述了很多事物的細節。比如他重點講述了路村與有魚村的爭端始末,若山當初為何要訓練那樣一支軍陣,他與若水以及蠱辛等人是怎麼商議的。解決麻煩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它露出苗頭之前就做好應對的準備。
其未兆易謀,這是理清水透過這事告訴虎娃的道理。在有魚村剛剛開始訓練軍陣時,若山已就經在操練更強大的軍陣,否則等於衝突真正發生的時候,就都已經晚了。軍陣本是用來打仗的,可幾年後到了中央谷地中,雙方軍陣根本就沒動手。
不戰而屈人之兵,是解決對手最高的境界。但謀其未兆,是不戰而勝的前提。
魚大殼雖敗給了若山,但其手段非沒有過人之處。勾結羽民族突襲路村和花海村,實在是出人意料,假如不是虎娃挺身而出,當時的結果就難說了,這片蠻荒如今也將會是另外一種情況。就算若山能在中央谷地中不敗,但村寨已滅,有魚村也肯定會被滅族的。
睿智如若山,也沒有算到所有的事情,人總有未知之事,便總有不足之處,要時刻牢記這一點。但知道自己的不足,並不代表著便不去做事,人只能利用現有的條件把應該做的事儘量做得更完美,這就是行事之正道
有魚村利用羽民族,險些翻了盤,這是一支出人意料的奇兵。以正行事、以奇用兵,應對沖突的手段大多如此,不僅是在這片蠻荒中,放眼世間也是一樣的。
理清水還特意提到了在路村中發生的戰鬥。若論修為,蠱辛當然不如大毛,但他再加上一個修為更低的叔壯,卻將大毛射傷。否則的話,僅憑虎娃一人也不足以扭轉戰局。蠱辛能勝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無路可退,一旦敗亡便是滅族之禍,所以只能不顧生死,盡全力搏命而擊。
而大毛的心態完全不同,他不是來拼命的,想的就是輕鬆洗劫路村與花海村,根本就沒有做好苦戰的準備,更別提死戰了。蠱辛加上叔壯,實力雖不如大毛,但也不是相差很遠,所以大毛敗了。當衝突雙方的實力對比,還不足以完全決定勝敗的時候,那麼哀兵必勝。
謀其未兆、不戰屈人、以正行事、以奇用兵、哀兵必勝……這些道理都是理清水要告訴虎娃的,就蘊含在蠻荒諸事中。虎娃要學習的不僅僅是這些手段與智慧,更重要的是能明白,世間事物為何會那樣發展演變、呈現出人們所看見的結果。
對一個孩子講這些,理清水從虎娃的最熟悉的切身經歷開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