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1997年6月,在日內瓦召開的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會議上,專家會們把肥胖界定為疾病,《世界健康報告2002:減少風險,促進健康生活》(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2:Reducing Risks,Promoting Healthy Life)把肥胖列為十大健康風險之一。同時,專家們提出了測量體重過重和肥胖的國際標準BMI(Body Mass Index),即:
體重指數(BMl)=體重(kg)÷身高(m)2。
根據這一標準,當BMI≥屬體重過(超)重;BMI在~之間為預胖(臨界)型肥胖;體重指數≥30kg/m2為肥胖。肥胖又分為三個級別:BMI在30~之間稱為級肥胖;BMI在~稱為Ⅱ級肥胖;BMI≥40kg/m2為Ⅲ級肥胖。
由於不同國家和地區人群的體質並不完全相同,一些國家又根據自己國家人群的特點,在流行病學調查的基礎上提出適合本國人群的體重指數分類標準。2003年,我國肥胖工作組彙集了1990年以來我國13項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總計24萬人的健康資料分析,制定出我國的肥胖標準:BMI在~為正常;BMI在~為過重;BMI>28 kg/m2為肥胖。
需要強調的是,BMI適用於體格發育基本穩定以後(18歲以上)的成年人。
例如,某成年男子體重為85千克,身高為米,那麼其體重指數為:
BMI=85÷()2≈。
根據體重指數對照表可知,該成年男子身體屬於預胖型肥胖。
再如,某成年女子體重為80千克,身高為米,那麼其體重指數為:
BMI=80÷()2=80÷=
根據體重指數對照表可知,該成年女子身體屬於Ⅰ度肥胖。
通常情況下,BMI能夠反映出身體的肥胖程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特殊群體中應用 BMI時存在一定的侷限性。比如肌肉很發達的運動員用BMI標準衡量可能屬於肥胖,但實際上並不肥胖;而對於處在衰老時期的老年人來說,由於他們的肌肉組織不斷減少,而脂肪組織不斷增加,即使他們的BMI在正常範圍內,但也有可能屬於肥胖。所以,這樣的特殊群體不能單純依靠 BMI來確定他們的肥胖程度,選擇測定身體脂肪含量的方###更為準確。
2.腰圍(WC)法
腰圍是反映脂肪總量和脂肪分佈的綜合指標,常用來衡量腹部肥胖程度,特別是對於那些體重指數雖然正常,但腹部脂肪多的人。腰圍超標可以作為獨立診斷肥胖的指標,也就是說,只要你的腰圍超過正常標準,即使你的體重正常,也一樣被視為肥胖。
專家們指出,當一個人腰圍超過厘米時,可以認定其體重超重,健康可能會出現問題。此時應提高警惕,避免肥胖症的發生。當腰圍達76厘米或以上時,可以判斷這個人已經發生肥胖。當男性腰圍達102厘米或以上時,女性腰圍達89厘米或以上時,可以診斷為中、重度肥胖。
專家們建議,肥胖者每天最少應運動30分鐘以上,健康的減肥速度是每週減少~1千克體重。絕大多數的肥胖者只要將體重減輕10%,健康狀態就會有較大的改善。
至於此方法是否同樣適用於東方民族,目前尚未得到進一步驗證,大家只需瞭解一下就可以了。
3.腰臀比(WHR)法
腰圍與臀圍長之比(WHR)也是檢測肥胖的指標。腰臀比作為評價肥胖的方法源自國外,評價標準的制定基於對白種人調查的資料,當腰臀圍長之比 (WHR)男性大於,女性大於,就可視為“中心型肥胖”,亦即“腹型肥胖”。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書包網
第一章 肥胖相關概念及基本常識(3)
關於腰圍、臀圍的測量部位,目前還沒有完全標準化。比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兩種:
(1)在清晨未進食條件下,保持直立體位,用力將肺中的空氣撥出後屏氣進行測量。腰圍的水平位置為臍線(UMB),臀圍為臀部的最高點(最大圍,GL)。
(2)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在糖尿病流行病調查方案中提出的腰圍測量點是自肋骨下緣和髂嵴連線中點(ABAB),臀圍則自股骨大粗隆水平進行測量。
第一種測量方法比較簡便,患者很容易理解,在臨床上使用的最多。第二種方法則往往需要先請醫生告訴患者具體的部位後才能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