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頁)
沒辦法,誰讓每個寂寞的高手都是一個有過很多故事的人呢,他需要繼續沉入自己的世界裡。
卷二:《死亡密屋》22。
如果有那麼一群人,他們大部分之間都是處於相互不認識的狀態,再將這些人置身於一個陌生的危險環境中,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在這裡面佔據主要地位,甚至成為所有人的中心呢?
上面的這個假設,便是陳汐目前所要面臨的核心問題。
他很清楚,在大部分人的印象和認知當中,都是會覺得那種交際最為靈活的人必然屬於團隊中的核心。其理由也很簡單,因為他能作為紐帶消除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間隔,將所有人用行動和言語串聯起來,融成一個整體。
但真正算起來,這個說法其實只是說對了一半。
這樣的人只能在團隊中佔據一個相對重要的位置,但絕不會成為核心。
在他知道的各種奇葩輩出、精神問題不斷的人類學界裡,就有過一些非常無聊的學者拿幾組不同年齡段的小孩子們來做過類似的實驗,其結果不但是證明了這點,還顯示了幾條比較讓人無語的特性。
他們具體的安排是這樣的。。。。。.
在一個封閉的房間內,對窗戶和門進行遮攔封閉,讓身處其中的實驗人看不到外面的景象,再騙說他們相信,過一段時間會有一隻可怕的怪獸要進來,讓小孩子們商量該怎麼去解決這個怪獸。
首先就不說這些學者是有多喪心病狂才會去欺騙這些天真可愛的小孩子們,單說這些小傢伙們的反應就讓陳汐感覺非常有趣。
其中,喜歡說話、行為上也表現比較積極主動的小孩子會試著和他覺得順眼可愛的那些小孩說話,主動提起打小怪獸的話題,但這不代表著是安慰的方式。在這些話語中基本會帶有一定程度自我想象的或誇張或恐嚇的內容,其多少,一般是按照該小孩平時表現的暴力程度來算(也就是脾氣上來後的搗亂程度)。。。。。。。這是第一類的小孩。
而面對他們的主動說話,那些平時顯得比較沒主見的小孩卻並不會表現出全盤的附和或相信的情況。他們大多隻會聽著,偶爾插上幾句,只有在個頭相差比較明顯的情況下,才會依據相差的多寡選擇相信的程度,如果是高出一個頭,那麼不管是多麼荒妙的說法,他們都會選擇相信並依附。。。。。。。這是第二類的小孩。
但這時候,會馬上有一部分自認為了解怪獸的小孩。。。。。也就是那種平時表現為比較容易陷入自我想象場景中的小傢伙,所謂的一個人玩(該類為中二病最廣泛的基礎來源)。。。。。。。跳出來,跟第一種小孩進行言語上的交鋒。而他們很可能是第一次聽到有這種怪獸,但完全不妨礙他們已經將該種怪獸納入到自己的世界當中,並完全按照他們世界的規則思考出解決的辦法。
可惜的是,這種交鋒的勝利結果往往不會取決於言辭和邏輯的程度,只會在體格和年齡的大小上論出勝者。當然,也不一定會相互透過動武來解決,主要還是比拼上面兩種最直觀的屬性的大小。。。。。。。這是屬於第三類小孩的逆襲。
不過就算沒有勝利,只要該部分自認為了解怪獸的小孩能不停的用言語說不害怕怪獸、能解決怪獸,那些無主見的小孩還是會有不少跟其交往甚密,但大部分不會脫離第一類小孩的團體,除非是後者比體格比年齡輸了。
事情到這裡當然不會結束,受到不斷交鋒的言語戰火影響以及第一類小孩的恐嚇和誇張言辭,第四類小孩出現了。
他們通常是性格比較膽小、懦弱的那一類,大部分還會帶有肥胖、瘦小等病弱屬性。因為在陌生的環境裡本來就覺得害怕,還得知有怪獸會在一段時間後進來,心裡就更是陷入了某種一蹦就斷的境地。沒有當場崩潰,只不過看到別的小孩沒有先哭罷了(說起來,他們也是有自尊心的),但此時再被周圍這些小孩的說法一嚇,立即崩潰了。
一人哭,馬上會引發所有該類的小孩哭,並按照氣氛的慘烈程度波及到第二類性格沒有多少主見的小孩當中。
於是,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終於要發生了。
第一類行為主動的小孩會按照自己的喜好,帶著第二類的小孩們有選擇的對這第四類的小孩進行區別對待。
漂亮可愛一些的會進行接納,按照喜歡的程度給予不同等級的安慰。長得不好的或是哭起來比較髒的,絕大部分會直接被趕到角落隔離起來,並號召其他小孩不要理他們,形成一種認知上的對立。他會很肯定的說:“這些膽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