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3/4 頁)
都有些尷尬,故意裝著什麼都不知,也什麼都沒問,而玄天門的弟子只以為兩人有事出去了一趟,自然也和平常一樣,只有袁寶琴與鄧雅嬋心中有數,暗暗替師父開心。
一路並未再遇到任何的大燕軍隊的阻擋,七日之後,就到了渭水之畔。長安已是不遠。
渭水出於關內道之南首陽縣渭谷亭南鳥鼠山,在關內道潼關注入黃河,全長一千六百餘里,橫穿關中平原,北接咸陽,流經長安,秦中之水皆匯於此,先後有黑河、澇河、灃河、灞河、涇河、戲河和石川河相融。因此是黃河最大的支流。
那周黑兒自經飲馬原一役後,對任天棄已是敬如神明,將軍隊的指揮權全數交與給他,自己只是作些輔佐之事,任天棄知道這一仗絕不是周黑兒這般的普通人所能勝的,也不客氣,把軍符收於已身。
知道軒轅老祖已經在長安之外設下了誅仙九滅陣,何斌等人雖報這渭水並無大燕軍隊防禦,任天棄卻不敢有絲毫大意,令大唐士兵在離河五里處擇地安營紮寨。郭重帶人去尋找渡河之舟。宣成子與靜真子率弟子時刻警惕來敵,自己卻和青雲子飛身到了渭水河畔。
此時正是晨曦,東方曉日已由天水相連處現出了大半地紅輪。照著有些渾濁的渭水河面俱成紅色,任天棄放眼瞧去,這渭水雖然寬闊,但也不是一望無垠,河流略有些湍急,不過一般的船隻皆能平安渡過。
任天棄與青雲子在空中繞著渭水四周仔細巡視,果然沒有發現大燕軍隊的一兵一卒,而且並無任何的船隻停泊兩岸。
兩人落在河畔,任天棄道:“青雲子,這事你怎麼看?”
青雲子沉吟了一陣道:“若是按行軍之術。咱們遠端而來,並未帶水軍,這渭水之畔大燕軍隊應該層層佈防才是,不過這渭水沿岸太長,若是全部佈防,難免分兵為我軍所乘,敵人不在此處相阻,也在情理之中。”
任天棄點頭道:“不錯,軒轅老祖在長安之外佈下了誅仙九滅陣。將兵力聚在了一起,正等著與咱們決戰,這渭水不僅遠長又並不險湍,的確是可以放棄,看樣子他們只是毀了兩岸的船隻,延緩咱們的推進,他們好有時間佈陣。”
青雲子道:“想來就是如此。”
任天棄還是不大放心,道:“青雲子,咱們到長安外去瞧瞧那個誅仙九滅陣,看它到底有多厲害。”
青雲子也大是好奇軒轅老祖地這個陣法,應了一聲,兩人便向長安方向飛去。
沒過多久,就見到前面有一片氤氳的黑氣衝上雲霄,兩人向下望去,頓時見到了一座座綿綿不絕的連營與密如蟻群的大燕士兵,旌旗招展,森嚴有序,一切都和何斌所說的一樣,整個軍力絕不下於十五萬。
兩人仔細凝視這些軍營的佈陣,心中都是一跳,原來這陣法看似是以九宮之形所布,分為白、黑、碧、綠、黃、白、赤、青、紫九個大營盤,上承八門九星,列布三奇六儀,但正中有奇,奇中有正,順生逆克,靜中蘊變,其中似乎另有玄機。
此時的任天棄與青雲子皆是博學之士,對九宮之形並不陌生,知道這九宮之陣暗潛天地之妙,其中千變萬化,微作改動,整個陣法都可大為不同,縱是學究天人,也不敢誇口說全部通曉,軒轅老祖這番佈陣,三三相聯而成勢,環環相扣而無端,似是而非,變化無窮,當真是煞費苦心,高深莫測。
兩人不再前進,並沒有想到破陣之法,心情都有些沉重,在空中瞧了良久,這才向回飛去。
到了大唐軍營任天棄的大帳,兩人細細商議,都感到要破這個誅仙九滅陣將是件十分棘手的事,決定先率先鋒軍渡過渭水,然後等待唐肅宗與郭子儀帶著大軍前來匯合,然後再嘗試著破陣。
過了一日,郭重與出去找船計程車兵都陸陸續續地回來了,但帶來地都是不好的訊息,渭水沿岸百里皆沒有船隻,據漁村的村民講,已經全部讓大燕士兵焚燒精光。
這一下任天棄倒是犯了難,這渭水寬不過一兩百餘丈,玄天門地弟子眨眼可過,但數萬大唐官兵卻又怎麼辦,要知道那河流雖然不是湍急過甚,但也非扎著簡易的木筏所能過的,而若是重新修建船隻,也不知什麼時候能夠過河了。
這一天早晨,任天棄召集四宗宗主及周黑兒等大唐將領在他的營帳裡商議如何過河之事,剛說了沒幾句,就見到一名士兵匆匆的進來,向任天棄躬身稟道:“國師,外面來了一個人,說是有船助我軍渡河。
任天棄聞言大喜,忙道:“好,快快請此人進帳來說話。”
沒過一陣,但瞧著那士兵帶著一人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