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第3/4 頁)
有來得及清點,南門的守軍就徹底放下了兵器,選擇了投降義軍。南門守軍的投降,標誌著除了秦王府之外,西安城全部落在劉宣手中。
秦王府城形態為內外二重城垣。東西窄、南北長,其內有磚城,外有蕭牆。外側蕭牆周長十八里,內側磚城周長十里。蕭牆和磚城之間為碧波盪漾的護城河,河水透過龍首渠從城東滻河引入。
當時西安府城號稱周長四十里,實際上主城周長只有二十八里,由比可見秦王府規模之大、氣勢之宏。初代秦王朱樉身為明太祖朱元璋分封最早的一個藩王,也是地位最高、最受重視的一個藩王。他的王府不僅成為西安城內最大的建築群,也遠超其他後來的藩王府邸。
秦王府雖然只是一個府邸。但是其規模不亞於一般府城,每一面城牆的長度都超過二里。王府中還有幾千家丁奴僕,如果秦王府拼死頑抗,攻打王府的軍隊還要死傷不少。
劉宣攻打西安城已經快有三個月。先後死傷的軍馬百姓已經超過六千人。即便是麾下的骨幹精銳,也傷亡兩千,傷亡也超過了一成。
在古代的攻城作戰中。不管多麼勇猛無敵的軍隊,面對一座堅城。就算攻城的軍隊是守城的數倍,依然要付出慘重的代價。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孫子兵法》就說過“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如果不是迫於無奈,劉宣也不會強攻西安城,損傷那些幾年積攢下來的精兵。
現在攻破了西安,劉宣也不想再一次強攻秦王府,損傷來之不易的精兵。所以見秦王府抵抗堅定,劉宣下令張虎成停止強攻,分出兵馬肅清城中的亂兵。
經過一天的行動,劉宣在忙碌中終於清除了西安府的殘兵,掃除了城中抵抗計程車紳。面對已然頑抗的秦王府,劉宣使用韓信故智,使用四面楚歌之計,抓捕城中青壯百姓的家人瓦解秦王府壯丁的軍心。
這些秦王府中的壯丁,除了一部分時代為奴的家生子外,大部分都是城中的普通百姓。劉宣來了這一手,馬上就起了很好的效果。
雖然這些青壯因為幾個月的圍城戰與劉宣結下了生仇大恨,才會萬眾一心阻擋劉宣大軍。但是秦王朱存樞在西安府也一樣不得人心,大家大哥不笑二哥誰也沒有得到百姓的民心。巡撫劉廣生雖然有些名望,但是在破城後也懸樑自盡,吊死在咸寧縣衙中。
沒有了劉廣生這種有威望的官僚鼓動,這些壯丁害怕劉宣牽連家小屠殺城中的老弱,紛紛談好了條件走出秦王府投降了義軍。連續兩天的四面楚歌之計,秦王府中的壯丁走出了四千多人。
留在秦王府中的青壯,除了朱姓宗親,就剩下了在西安城中作威作福的家丁。這些家丁,雖然對待百姓兇猛如虎狼豺狗,但是面對劉宣麾下的精銳士兵,這些欺壓百姓的惡狗頓時噤若寒蟬。
還沒等張虎成大規模強攻,秦王府家丁頭目顧安民就放棄了抵抗,開啟了兩道城門,帶著大股家丁選擇了投降。
秦王朱存樞見大勢已去,這幾個月的圍城戰,他或多或少知道了劉宣的政策。在劉宣圍攻秦王府之時,朱存樞就想過保全家產性命投降劉宣,但是兩方的商談根本不可能談得攏,從此之後,秦王朱存樞也徹底死心。
面對即將殺來的張虎成大軍,朱存樞本打算一把火將富庶華麗的秦王府風燒乾淨。但是這個時候,他的手下根本沒有一個忠心的僕人。
秦王本打算自己親自動手,但是他這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藩王,根本不會使用火鐮。雖然他哆哆嗦嗦的打了半刻鐘的火石,但是根本沒點著一點兒火星。
等張虎成帶兵進入秦王府之時,朱存樞也沒能點燃大火,反倒是被張虎成抓到手中。(未完待續。。)
第四十六章民心一
攻克了西安城,劉宣將咸寧、長安二縣合併為一縣,將西安府改名長安府,府治也從西安城遷往二十里之外的咸陽城。
至於原來的西安城,因為被大火焚燬了大半,再加上因為攻城與城中百姓結下了血海深仇。所以劉宣並沒有將都城設立在西安城,而是設立在二十里之外的咸陽城。
攻下了西安城,關中各縣幾乎不戰而降,除了三水、邠州、永壽三縣之外,整個關中三十縣全部落在劉宣手中。
為了治理關中,劉宣從山西老營調撥了一大批官吏,其中包括中樞侍中李翰、侍郎趙勝、胡寬等所有的中樞文官,幾乎將底盤的中心遷移到了長安府。
不僅如此,劉宣還在關中、山西大開科舉,第二次大規模招攬讀書人。因為劉宣打下了關中,看上去已經有幾分與明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