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言情片導致了婚外情、槍戰片導致了街頭暴力嗎?這樣的說法太片面。”然而,因為我的言辭不符合記者報道的需要,在報道中,這樣的辯解內容被弱化或忽略了。
不真正去了解而武斷地下定義,其實恰恰是大眾輿論在對魔獸乃至遊戲進行批判的時候所犯的最大錯誤。毛主席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慣性思維成“魔獸毒品論”奠基石
看到“網路暴民”的口誅筆伐、聲嘶力竭和無所不用其極的騷擾、攻擊,社會輿論由最初的獵奇逐步轉變成了對“網路暴民”現象的恐懼和深切憂慮。
一個“發生”在遊戲中的偷情事件竟然掀起如此之大的風浪,遊戲玩家面對這樣一個在現實世界中似乎有點司空見慣的事情時所表現出來的衝動和暴力傾向如此強烈,這樣的遊戲必然“很黃很暴力”。因為“黃”,所以才會引發偷情;因為“暴力”,所以才會讓在其中游戲的玩家被遊戲薰陶,成為暴力傾向極其嚴重的群體——這一思維模式在大眾輿論中極有市場。
“一款遊戲使人脫離現實、作出種種非理性的舉動,讓玩家變成‘網路暴民’,不是網癮作怪是什麼?”一些專家給媒體傳遞了這樣一個觀點。然而,這恰恰說明慣性思維的影響力量深遠,也同樣成為了社會輿論的思維,卻不去管《魔獸世界》這個遊戲到底真相如何、是否真的“很黃很暴力”。
面對社會輿論的這種在慣性思維體系下形成的結論,《魔獸世界》不可避免地成為了“毒品”。在潛意識裡相信所有的“網路暴民”最初並非如此暴戾的前提下,依據“人之初,性本善”的原則,最終都將“罪惡”歸結為遊戲;在沒有對遊戲進行深入瞭解的前提下,就認定正是《魔獸世界》這樣一個充滿了“黃色”和“暴力”的遊戲導致了他們“性惡”。因為一個又一個的誤會,《魔獸世界》成為了犧牲品。
這其實是中國人的一種傳統且根深蒂固的思維惰性,宏觀體現為不追求細節、不考慮推演、不重視過程,而在現實生活中則表現為對新事物的抗拒心理——不僅僅是對《魔獸世界》。20年前,當面對《變形金剛》的進襲時,甚至出現過政協委員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提交提案,輔之以全國媒體的“人人喊打”,而下海、倒爺等也都經歷過類似被否定、再否定之否定、不斷地被否定、最後習以為常的過程。網路遊戲乃至被樹立為第一標靶的《魔獸世界》此刻正處於這種被侮辱和被否定的階段,含冤莫白,又無法發聲。當然,玩家們不要著急,等到我們頭髮白了,大家都是孩子的父母或爺爺奶奶時,遊戲就不會再被否定了,因為那時我們已經掌握了否定權。
網路遊戲廠商在整個辯論賽中都一直保持著“沉默是金”的傳統美德,而一部分“網路暴民”則成為了辯論的另一方,這無疑加重了社會輿論對於網遊和魔獸“很黃很暴力”說法的慣性思維。特別是一些“權威”人士不斷髮聲,以“網路暴民”為例,以一些發生在網路上的特殊事件為依據,在對《魔獸世界》乃至網路遊戲進行口誅筆伐之時,在慣性思維的影響下,迷信權威的特徵立刻在社會輿論中凸顯出來。立刻,《魔獸世界》是“毒品”,是社會安定團結的極大威脅,就這樣被辦成了鐵案,翻不了身。
此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眾所周知的“賈君鵬回家吃飯事件”(以下簡稱“賈君鵬事件”)。2009年7月16日,某網友在百度貼吧的魔獸世界吧發表了一個名為“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的帖子,在隨後短短五六個小時內被超過39萬名網友瀏覽,引來超過萬條回覆,被網友稱為“網路奇蹟”。
由於這個事件的出現表現出了玩家在失去魔獸之後的極大寂寞,從而被正反雙方所廣泛引用,甚至成了“權威人士”口中用以證明玩家對魔獸精神依賴的關鍵性證據,一個和“中毒”有相同症狀的證據。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網路暴民≠魔獸玩家(1)
(人肉搜尋)其實跟遊戲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因為不是遊戲玩家這樣,是很多網民都這樣,不是說遊戲的這個事情。比如說誰撞車了,撞車的肇事司機被人肉搜尋,網上某個貪汙*的官員也被人肉搜尋,什麼都人肉搜尋。
——178遊戲副總裁苗新宇
最讓社會輿論感到震驚的就是“網路暴民”在“銅須門”事件上極其強硬且猛烈的衝動,並在潛意識中將“網路暴民”和魔獸玩家畫上了等號,將《魔獸世界》與“很黃很暴力”畫上了等號,將網癮沉迷和未成年人畫上了等號。可事實真的如此嗎?一些簡單的分析就可以很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