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部分(第4/4 頁)
是清君側的口號,清“儲君”之側,擁立清王,然,太子軍功卓著,又文武皆備,致令起兵顯的名不正,眼不順,況滄帝待其不錯,如今自己挾兵以逼,心下未免有些心虛。
石三居,人長的甚削瘦,看上去很文質彬彬,今年五十有二,既有文才,又有武略,早年年輕時懷才不遇,貪杯中物,愛在酒後借酒發牢騷,以舒下僚之臣的煩悶之情。
一次酒後與秦王金旭的近衛關耀打架,結成至交才有了出頭之日——後經關耀之手得見當時正盛寵的雲妃,終於攀上秦王,做了一員正六品門千總。
秦王登基為帝,重用石三居,功勳傑出,官運亨通。雲遲“死”後,清貴妃盛寵,漸漸地,他便與這位新寵於暗中有了交集,這些年來,看似中立,實則呢,私下一直偏向清王做儲君——
今番,滄帝棄清王不用而立蕭王為太子,他心裡惶恐異常。因為他曾得罪蕭王,又是“雲派”臣僚,極怕太子一旦上臺,所有一干和雲遲有關的官員,會悉數掉腦袋——
為了自己的生家性命,以及前途,他們這干與雲遲有關千絲萬縷聯絡的臣子,只能孤注一擲。最重要的是,他們覺得清王仁心,絕對可成為一代明君。
當然,太子新立之初,滄帝對於他們這些老臣子也有所防備,第二天,便換了驍騎營統領,將原先的扈準統領調為文職,官職上升,卻無實權,等於是架空了。
依滄帝之意,或是想穩定局勢,看到他們這幫老臣眼裡,卻有肅清黨羽之嫌,清派一系人,各自鬧的人心惶惶。
太子倒是軍中發過話:希望日後君臣一心,共創矚世之盛朝。
然,伴君如伴虎,這位新太子又極度的深不可測,他們深怕這是緩兵之計:先施以懷柔政策,後再用以鐵腕手腕個個擊破。
眾個清派臣子皆以為必須自救,於是便形成了這一場事變。
話說,這數千兵馬行到天香樓附近的時候,便被堵了去路,迎面,有數百步行的兵卒正在唐仁街上護著一駕鸞車,緩緩行來。
若遇上的皇宮裡的禁軍,免不得便是一番你死我活的廝殺,偏生來的卻是不北滄士兵,居然是身著異國衣飾的旃鳳人。
為首是一位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