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第3/4 頁)
在王勃童年和少年的記憶當中,他這個生活優渥的城裡表姐有很多讓他眼熱而又心動的稀奇玩意兒,比如隨身聽,照相機,電子琴,bb機,以及她的那輛七變速山地腳踏車。但是,除了那個磚頭大的隨身聽王勃有且只有一次觸控過外,其餘的,他連碰都沒碰過一下。少年時對自己從未見過的東西總是充滿好奇的王勃當然想近距離的看一看,摸一摸,甚至如果可以的話,拿把螺絲刀把這些東西拆成零件看看裡面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可惜,這些願望他一個也沒能實現。
很多年之後,表姐第三次搬家,從東門體育館搬到四方廣場。去幫自己姐姐搬家的王吉昌給王勃帶回了不少的“好東西”,其中一個便是多年前黎君華使用過的一臺磚頭大的隨身聽,可惜已經壞了。如果不算手電筒和小馬達,這是王勃第一次擁有一臺複雜的電子裝置。儘管已經壞了,他還是抱著極大的熱情自己搗鼓。不久之後,竟然被他成功的修好。這臺磚頭大的。被他修好的隨身聽王勃使用了好幾年,一直到他上大學。
黎君華的話讓王勃不由自主的陷入了上一世的回憶,想著那個安靜的依靠在表姐的臥室門口。盯著表姐的那臺雅馬哈電子琴長達大半個小時卻沒被表姐喊進屋的自己,現而今對方聽說自己會彈吉他後卻大方的讓自己把她那臺貴重的電子琴“拿切嘛”,今昔非比,直讓王勃感觸不已,感慨良多。
“謝了,姐。吉他我還可以說有兩把刷子,電子琴卻完全是個門外行了。你那電子琴先擱家裡吧。需要的話我再找你要。”王勃笑了笑。對身邊的表姐道。
“要得。你要的話直接說哈。”黎君華也不以為意,在她的想象中,自己這表弟會彈吉他。恐怕跟她會彈電子琴差不多,domisosi do,彈點簡單的旋律,附庸風雅。
春熙路和川音都在成市的一環以內。從春熙路那邊過來開車的話也就十來分鐘。王勃對成市不熟。但他知道買樂器去音樂學院附近肯定不會有錯,就如同買運動器材去體育大學附近,買英文教材去外語學院一個道理。
實際上,當車子一駛入川音所在的新生路時,大大小小的樂器店,琴行便一家挨著一家如雨後春筍的出現,簡直就是樂器一條街。1999年的成市,四個輪子的小汽車也不太多。不存在停車位難找的情況。薛濤直接把車子停在路邊,然後幾人就從車上走了下來。
貨比三家。走訪了幾家吉他店,大致瞭解了一下這年頭吉他的價格之後,王勃再次領著眾人來到一家中等大小,人氣還不錯,名叫“名屋吉他”的吉他店。
“老闆兒,那把吉他多少錢?”王勃直接走到雅馬哈專賣區,指著掛在牆上的一把雅馬哈fg700的吉他道。
賣吉他的是一個穿著t恤和牛仔褲,留著齊耳長髮,顯得頗有藝術氣息的中年男子,他看了看王勃的年齡,又瞧了瞧王勃指著的吉他型號,有些不確定的問:“同學,你是初學者?如果是初學者的話,我建議你先不買這麼貴的吉他,這吉他要一千多。你可以先選把一兩百塊錢的吉他來練手,等技術上去之後再買把好點的也不遲。”
“呵呵,不算是初學者吧。”王勃笑著道,倒是對這老闆有了不少的好感,“你把這吉他取下讓我看下吧。”
王勃這麼一說,中年男子便不再問,抬手取下掛在牆上的吉他,遞給王勃,轉頭卻服務其他顧客去了。
王勃將吉他以彈奏的姿勢抱在懷中,還沒撥絃,只是這麼粗略的一感受,這把要一千多的雅馬哈單板吉他的手感比他前世花兩三百塊錢買的那把三合板紅棉吉他好了不知道有多少倍。
隨手撥了幾個弦,側耳聆聽,發現手裡的這把fg700,音色飽滿,充滿了顆粒感,高音明亮而又不發脆,低音渾厚卻不渾濁,共鳴也持久,且沒有明顯的衰減。
“真是一分錢一分貨吶!”王勃感嘆了一聲,臉上帶著明顯的喜色。
薛濤,董貞,黎君華幾個對吉他一竅不通的人聽吉他店老闆說這吉他要一千多,全都吃了一驚。這豈不是說他們要不吃不喝的工作一個多月才有可能買得起王勃手裡的這把木頭吉他?但在他們的眼中,王勃手裡的這把吉他跟其他那些一兩百,兩三百的吉他完全沒有多大的區別!
他們見王勃撥了幾下弦,彈出了幾個不成曲調的音後,接著就開始上上下下,裡裡外外的東瞧西看,對手中的吉他又是摸,又是敲,又是擰,煞有介事,但曲子卻不見他彈出一首,這時,眾人,包括黎君華便開始懷疑這傢伙是不是真的會彈吉他,而不是在幾人面前裝模作樣,故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