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梅村在《清涼山贊佛》詩裡“王母攜雙成”是與復社四公子之一的方密之(明末清初大思想家方以智)說的一致,都是董小宛,“可憐千里草”,更是明白!
3。鈿盒金釵渾拋卻:董小宛(3)
在這三年裡,兩個才子都沒有讓*白過,梅村把宋詞“凌波不過橫塘路,錦瑟年華誰與度?修改為詩“記得橫塘秋夜好,玉釵恩度是前生”!而冒襄與陳圓圓“訂嫁娶之約”,但不久後,眼怔怔“看著”陳圓圓進了皇宮。
《梅花觀懷古?十》:不在梅(梅村乎?)邊在柳(冒襄乎?)邊,箇中誰拾畫嬋娟。團圓莫憶春香到,一別西風又一年。
是小宛夢幻也!
(2)小宛婚姻的幸福生活
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在冒襄終於見過慕名已久的董小宛之後,冒董二人終成正果,並由龔鼎孳與顧媚做媒,四方同社諸友從四面八方趕來為他們慶祝。一時才子佳人,樓臺煙水,新宣告月,俱足千古,至今思之,不啻遊仙枕上夢幻也。
後面《紅樓夢》裡所說:
誰知近日水月庵的智慧私逃進城,找至秦鍾家下看視秦鍾,不意被秦業知覺,將智慧逐出,將秦鍾打了一頓,自己氣的老病發作,三五日光景嗚呼死了。
而事實恰恰相反,小宛受到了冒襄一家人款待,所以小說就是小說,讓智慧消失是為了讓芳官出來表演!芳官在《紅樓夢》兒女酒會里是最小的,而小宛在秦淮八豔裡也是最小的!也有真實的部分,那就是冒襄與小宛戀愛的時候,老父正在湖北戰火裡被煎熬!
《影梅庵憶語》:居數月,於女紅無所不妍巧,錦繡工鮮。刺巾裾如蟣無痕,日可六幅。剪綵織字,縷金迴文,各厭其技,針神針絕,前無古人已。
歸來與姬遍搜諸書,續成之,名曰《奩豔》。
姬能飲,自入吾門,見餘量不勝蕉葉,遂罷飲,每晚侍荊人數杯而已,而嗜茶與餘同性。
小宛是蘇繡世家,當然會女紅,而《奩豔》一書讓龔鼎孳與顧媚喜歡則是小宛精通小資生活,寫成時尚經典,可與鳳凰衛視李輝主持的《完全時尚手冊》比美!
說到“姬能飲”,《紅樓夢》第六十二回有寫:
芳官對寶玉說:“若是晚上吃酒,不許教人管著我,我要盡力吃夠了才罷。我先在家裡,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如今學了這勞什子,他們說怕壞嗓子,這幾年也沒聞見。乘今兒我是要開齋了。”
而真到佔花名的時候,寶玉剛把酒杯遞過去,芳官揚脖就喝了;當襲人掣了支桃花,籤中注云同年同辰同姓者陪一盞,芳官一為湊趣,二為想喝酒想得緊,便說自己也姓花,可愛的酒吧女郎也!後來的醉眠寶玉,是法國式浪漫*,也是梅村把二人的黃山旅遊做了個縮寫,寶玉與襲人兩個都說“可遲了”,讓有心人一笑!
而“見餘量不勝蕉葉,遂罷飲”,可見小宛在“乘今兒我是要齋戒了”,而改變的原因卻是物件的改變!《紅樓夢》裡水月庵案沒有芳官的事情,可見芳官不理寶玉是鐵了心了,而生活中的小宛也發誓不回令她失戀梅村的半塘。
特別是為了丈夫的生活習慣而罷酒改成品茶,這一點更是突出表現在妙玉的那一套品茶理論裡!
《影梅庵憶語》:取五月桃汁、西瓜汁,一穰一絲漉盡,以文火煎至七八分,始攪糖細鍊,桃膏如大紅琥珀,瓜膏可比金絲內糖,每酷暑,姬必手取示潔,坐爐邊靜看火候成膏,不使焦桔,分濃淡為數種,此尤異色異味也。
這與《紅樓夢》裡的茯苓霜玫瑰露正是對照!
董小宛被列入古代十大名廚之中,並非笑談,抗清名將揚州督師史可法親身體驗“董肉”之後,稱為“天下一絕”!還有揚州名點灌香“董糖”!那大概是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史可法總督漕運期間,吳梅村是國子監司業與董小宛熱戀還沒有結束,所以成就三人的盛會,也可能是公元1641年後冒襄與龔鼎茲顧眉等人聚會所起名字。 電子書 分享網站
3。鈿盒金釵渾拋卻:董小宛(4)
錢謙益更將“董菜”掌門人譽為“詩菜”集大成者:“珍餚品味千碗訣,巧奪天工萬鍾情”。
“菜譜”亦是“詩訣”。如:餘子秦淮收女徒,杜生步入也效尤,白君又把尤來效,不道今日總下鍋。這分明是“魚(餘)肚(杜)白雞”的製作要領。餘懷與杜浚、白夢鼐齊名,時稱“餘杜白”。
“詩菜”上了桌,也有詩。“雞火魚糊”中的層層湯波,被噱稱為“春水一江鬧秦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