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昇家發生“家難”後,百年望族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洪昇自己也因為被康熙皇帝革去功名,整天自怨自嘆;那些才貌超群的“蕉園姐妹”們都落得“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下場。此時的洪昇,大概再也沒有寫南明故事的興趣了,於是把初稿《紅樓夢》(或林以寧的《芙蓉峽傳奇》)拿過來,重新加以改寫,把書中主人公的原型都換成自己和“蕉園姐妹”,改寫成了今天的《紅樓夢》。由於是改寫,所以原書中的一些情節人物,不可避免地保留下來了,比如真假寶玉、元妃、金玉良緣、木石前盟、絳雲軒,等等。於是,《紅樓夢》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一系列謎團,例如,林黛玉的詩中表達的好多情緒與她的身份閱歷不適應,賈寶玉以一個十五六歲的孩子去同妓女鬼混,大唱《紅豆曲》,並愛吃女人嘴上的胭脂等等。
第六節 真假寶玉
好多讀者都注意到了《紅樓夢》中有兩處奇怪的描寫:一是在北京和南京,分別有一個“寶玉”,一個是“甄寶玉”,一個是“賈寶玉”,真假兩個“寶玉”互為映象,一模一樣;那個賈寶玉又似乎忽南忽北,亦南亦北。二是賈寶玉一出孃胎,口裡便含著一塊晶瑩燦爛的“通靈寶玉”,玉上還鐫刻有“莫失莫忘,仙壽恆昌”八個字,這塊玉的作用是“一除邪祟,二療冤疾,三知禍福”,是賈寶玉的“命根子”。
賈寶玉的這塊“通靈寶玉”,似乎只能用皇帝的玉璽來解釋,否則怎麼也說不通。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當了皇帝后,用那塊著名的“和氏璧”鐫刻了中國封建皇帝第一塊玉璽,玉璽上的刻詞是“受命於天,即壽永昌”。與賈寶玉之玉的刻詞不是異曲同工麼?從孃胎裡就帶來“玉璽”的人,只能是皇太子;因為太子從出生那天起,就註定是皇位繼承人!《紅樓夢》書中的賈寶玉,出生時口中就含著玉,作者不可能不知道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只能理解為作者這裡是隱寫太子。
《紅樓夢》歷史本事(19)
既然賈寶玉身上隱寫著太子,那麼又為什麼出現一南一北“甄”(真)“賈”(假)兩個寶玉呢?這是有真實歷史為依據的。順治元年(1644),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推翻了明王朝,三百年大明王朝覆滅了;吳三桂勾結清軍,又打敗了李自成,大清王朝正式在北京“定鼎”。明朝殘餘勢力聚集在南京,擁立福王登基,年號“弘光”,就是所謂的“南明”小朝廷。南京的地位很特殊,朱元璋開國時的首都在南京,燕王朱棣奪取政權後,遷都北京,但在南京仍然保留“六部”、“國子監”等統治機構,事實上形成了南北兩個政治中心。清兵入關後,南明政權之所以定都南京,是因為這裡仍然保留著一套完整的統治機構,無須另起爐灶。因此,此時的北京和南京,各有一個朝廷。
非常有意思的是,就在這年冬天和轉年春天,在北京和南京,分別發生一起撲簌迷離的“真假太子”案。李自成進北京後,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他的三個兒子太子、永王、定王流落民間,下落不明。清軍佔領北京後,南明政權曾經派重臣左懋第率團出使北京,與清廷議和。左懋第在北京給南明朝廷的奏摺上曾談及太子及二王的下落:“東宮、二王的耗,沿途訪問,言者亦不一。有言流寇向山海發兵,人皆見同皇子兩位出者。有言流寇敗回,在通州西門上見一位,有父老涕泣進果、進履者。有言寇西遁時親見挾一位在馬上出城者。”“又先帝公主在周奎家,聞年十四,為先帝手刃,斷一手,死而復生。又聞自稱皇太子者,見在刑部,滷(虜的同音字,因此時正與清議和,不便用虜字稱呼——筆者注)以為假,而道路百姓之口多以為真。臣等羈閉此地,既不能面問真偽,又無從向滷置一語。”
從左懋第的奏摺上可以清楚知道,崇禎皇帝的三個兒子都下落不明,斷了一隻手的長公主在周奎家。周奎是誰?這個人就是崇禎皇帝的周皇后的父親,是個在明朝垮臺後自顧性命、背棄皇家的小人。左懋第奏摺中談到的那個拘押在刑部、不知真假的明太子,被清廷抓獲後,曾送到周奎家辨認真假。那個長公主一見太子,二人便抱頭痛哭,可見太子似乎不假,周奎也奉養了太子幾天。但後來可能是受到清廷的壓力,崇禎的袁貴妃指認太子是假冒,周奎也改了口。這個不知真假的太子,便稀裡糊塗地被清廷砍了頭。
無獨有偶,北京出了個“真假太子”案不久,當時的南京,又發生了一件“真假太子”案!這件事對南明政權影響很大,直接導致了南明小朝廷的迅速覆亡。清初著名文學家黃宗羲的《弘光實錄鈔》,顧炎武的《聖安皇帝本紀》,李清的《南渡錄》,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