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就不得而知了。
洪昇有兩個弟弟,二弟洪昌也是個不無正業的“混世魔王”,與洪同時被逐出家庭,在顛沛流離中年輕輕夭亡了。洪昇有兩個聰明美麗的妹妹,因婚姻不幸,也都年輕夭亡了。洪昇還有眾多的聰明美麗的表妹,如林以寧、錢鳳綸、馮又令等,她們都是清初著名的女詩人,曾經結過“蕉園詩社”,號稱“蕉園五子”、“蕉園七子”,在西湖、秋雪庵一帶遊戲吟詠,在當時名氣很大。“蕉園詩社”的女兒們,也多數命運不幸,正可謂“千紅一哭”、“萬豔同悲”。
洪昇創作《紅樓夢》,是在康熙二十八年遭遇“斥革下獄”之禍後,被迫於康熙三十一年返回故鄉杭州之時。其時家庭已是一片“茫茫白地”,二弟和兩個妹妹都已慘死,眾多表姐妹風流雲散,遠嫁的遠嫁,病死的病死,守寡的守寡,其他也多在苦痛中呻吟掙扎。正是在這樣的境況下,洪昇悲從中來,再聯想到自己“於國於家無望”的窘境,開始動筆創作《紅樓夢》,經過十多年的潛心創作,於康熙四十二年或四十三年方殺青。
《紅樓夢》歷史地理(3)
第二節 大觀園
一、大觀園究竟有沒有實地生活原型?
關於《紅樓夢》中的大觀園是否有原型,原型在哪裡,歷來是《紅樓夢》研究中爭議最多的問題之一。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研究大觀園的原型必須搞清《紅樓夢》的作者,再循著作者的生活軌跡去探究,自然會得出正確的結論。過去很多紅學家也試圖這麼做,但他們沒有搞對《紅樓夢》的真實作者,把《紅樓夢》的著作權交給了曹雪芹,然後再到曹家在南京的織造府花園(後來的隋園)去尋找大觀園原型,發現滿不是這麼回事——織造府花園比起《紅樓夢》書中的大觀園來,幾乎就像老鼠與大象的關係。失望之餘,人們開始了漫無邊際的“猜笨謎”,有人把大觀園的原型找到了北京的圓明園,也有人找到了恭王府花園,還有人找到了天津的水西莊,但無論如何,這些所謂原型,同曹雪芹掛不上鉤,同《紅樓夢》故事更貼不上邊。無奈之下,吃不到葡萄只好說葡萄酸,於是有人乾脆斷定大觀園沒有實地原型,是曹雪芹綜合了中華園林藝術在腦袋裡杜撰的。
本文無意在這些無聊的爭論中浪費筆墨。筆者始終堅信,《紅樓夢》作者之所以能把大觀園描寫得如此美麗,如此清楚,使讀者猶如身臨其境,沒有創作原型幾乎是不可能的!大觀園原型與《紅樓夢》作者的關係肯定非同一般,這裡寄託了作者太多的美夢,太多的辛酸,太多的懷戀,太多的感嘆。不僅大觀園有原型,曾在大觀園中生活的那些聰明美麗的女兒也一定有生活原型,在她們身上,寄託了作者太多的愛,太多的親,太多的敬,太多的憐。可以說,《紅樓夢》作者、紅樓女兒原型和大觀園原型,是《紅樓夢》這部空前絕後文學作品三位一體的創作基石!
紅學的“三大死結”,無情地判了曹雪芹著作權的死刑!筆者經過多年的精心考證,證實了《紅樓夢》的真實作者是清朝初年杭州的大文學家洪昇,從而清晰地揭示了《紅樓夢》三位一體的創作基礎:書中那位無才補天石頭的原型,就是《紅樓夢》真實作者洪昇自己;書中十二位女兒的原型,就是洪昇的姐妹“蕉園十二釵”;而大觀園的原型,則是洪昇與姐妹們青少年時的天堂——杭州西溪!本文側重考證大觀園的原型杭州西溪,把真相仔細告訴朋友們,也算勾畫一幅“大觀園導遊圖”,帶領朋友們去遊覽一下杭州西溪——當然是明末清初的西溪,而不完全是今天的西溪公園。
二、“五院三庵三館”——大觀園與西溪共同的格局
熟讀《紅樓夢》的朋友都能夠在頭腦中大致勾畫出一幅大觀園景觀分佈圖。大觀園雖然有“三里半大”,景點眾多,但大致可分為三大景區,即“五院三庵三館”。
所謂“五院”,就是大觀園中五個院落式建築:大觀樓,瀟湘館,稻香村,蘅蕪苑和怡紅院。大觀樓是元妃省親時的主建築,可謂金碧輝煌;瀟湘館是林妹妹居住的場所,以竹影搖曳著稱;稻香村是大嫂子寡婦李紈居住的地方,以鄉村風味聞名;蘅蕪苑是寶姐姐居住的天地,以鮮花香草遍地為標緻;怡紅院是“混世魔王”寶玉居住的洞天福地,其豪華奢侈自然在其他姐妹們居住的場所之上。
大觀園“五院”的原型,就集中分佈在今天杭州西溪溼地的東南角,見圖二和圖四中標示的“大觀園五院風景區”,五個建築院落互相之間分佈不遠,銜山抱水,建築當年十分豪華。怡紅院的原型,便是洪昇園,是《紅樓夢》作者洪昇的故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