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靖難之變”,奪取了侄兒朱允汶的政權,登上了皇帝寶座,是為明成祖。登基後把明朝的首都遷往北京,但仍保留了南京的“陪都”地位,保留了南京“六部”建制。後來南明小朝廷的建立,就是以南京“六部”為基礎建立的。
《紅樓夢》書中交代,冷子興從“石頭城”“老宅子”旁邊經過,看見的是仍然一派蔥鬱繁華的景象,其實這並非是交代一個官僚家族的“老宅子”景象,實際上是交代大明王朝的“老宅子”——南京故宮的景象!末世的福王政權就建立在這裡。當時的南明小朝廷,正所謂“英雄氣少,兒女情多”,大清軍隊與李自成殘軍兩支大兵壓境,依舊過著歌舞昇平的太平日子。《紅樓夢》書中交代的富貴人家在大廈將傾的危難時刻,依然晝夜不停地沉溺在燈紅酒綠之中,正是對這段歷史的真實刻畫!
賈雨村走賈政的後門,被實授“金陵應天府”,聰明的讀者,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官職!南京稱“應天府”,是隻有大明王朝獨一無二的稱呼。朱元璋建都南京,他的四兒子朱棣遷都北京,但仍把南京作為陪都,稱“應天府”,將北京稱為“順天府”。明朝滅亡以後,清廷定都北京,南京不再保留陪都地位,撤消了“應天府”,改設“江寧府”。清朝初年,民間對南京的稱呼十分混亂,有的稱“南省”、“南直隸”,有的稱南京、“江寧”,有的仍然稱“應天府”,不過,到了清朝中葉,稱呼便逐漸規範了。《紅樓夢》中,“應天府”、“江寧縣”、“南省”、“南直”、“金陵”、“南京”、“石頭城”等稱呼同時都出現過,可見是典型的清初民間稱呼法,這種稱呼法只存在於順治、康熙兩代,乾隆時期的人們,絕對不這麼稱呼。從這一點看,曹雪芹生存的年代,絕對不會如此稱呼南京的。
《紅樓夢》書中特意交代“金陵”、“石頭城”,其實還有一個用意,就是交代“金陵十二釵”的背景。南京的秦淮河畔,從六朝以後,就一直是全國青樓楚館最集中、最發達的地方。明朝末年,包括南明時期,這裡湧現出“秦淮八豔”等一大批著名的高階妓女,如柳如是、陳圓圓、董小宛、李香君、卞玉京、顧橫波、寇白門、王修微等。她們與“江南四公子”等文人政客,在秦淮河畔演出了一幕幕英雄美人的悽婉故事。這些妓女不僅貌美,而且多才,還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她們的故事,在明末清初,是文人筆下創作最多的題材。《紅樓夢》同《桃花扇》一樣,也應是以“秦淮八豔”的生活實際為基本素材創作的。其實,《紅樓夢》、《情僧錄》、《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釵》等書名,都非常清楚地表達了該書是記載金陵城“風月”故事的。何謂“風月”?說得雅一點,不過是青樓楚館這個風月場中發生的故事罷了,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紅樓夢》第十四回秦可卿大出殯場面描寫中,親來送殯的有“八公”,即鎮國公牛清,理國公柳彪,齊國公陳翼,治國公馬魁,修國公侯曉明,繕國公名字未表,加上寧榮二公,即“當日所稱的八公便是”。路祭的有“四王”,即東平王,南安王,西寧王,北靜王。並且交代,四王中“當日惟北靜王功高”。
紅學界關於“四王”、“八公”的考證,真難壞了諸多紅學大師。按照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推論,這“四王”、“八公”必然是清朝的王公,可是在大清王朝建立之初,無論如何也找不到什麼“四王”、“八公”,只好葫蘆提了事。但是,當你否定了曹雪芹的作者地位,把考證目光由清朝轉向明朝時,“國初”的“四王”、“八公”便清晰地呈現在眼前。
明太祖朱元璋共有二十六個兒子,俱封為王,其中嫡生兒子被封為四大親王,就是秦王朱,晉王朱桐,周王朱和燕王朱棣。燕王朱棣封地在今天的北京,所謂“北靜王”,指的應該是他的子孫;朱棣後來當上了皇帝,所以功勞在四王中當然最高。
所謂“國初八公”,指的是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後,於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當時被封為“國公”的有魏國公徐達,鄂國公常遇春,韓國公李善長,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信國公湯和,共七個公爵。其中鄂國公常遇春已於洪武二年卒于軍中,當時封公的實為六人,加上寧榮二公,共八人,是為“八公”。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紅樓夢》歷史公案(2)
這麼說,“寧榮二公”難道真的有生活原型麼?是的!不過不是國初洪武三年封的公爵,而是明成祖朱棣奪取政權後封的公爵。寧國公王真是朱棣“靖難”起兵的大將,後死於戰陣,生前被封為金鄉侯,洪熙三年被追封為“寧國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