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林黛玉所作的詩詞,反映出來的思想情緒與林黛玉本人的人生經歷不相吻合。那麼,林黛玉詩詞中究竟反映出來什麼樣的思想情緒呢?這樣的思想情緒又應該是在什麼樣的人生經歷中形成的呢?讓我們再仔細賞析一下書中這個“詩魂”的詩,從中梳理出一些代表性、規律性的東西吧。
1。 從詩中看,林黛玉似乎構築過一個“香巢”,後來由於某種原因,“人去梁空巢也傾”了,令她產生了揮之不去的悲傷留戀的憂鬱情緒。在一個暮春日子裡,“可巧遇見餞花之期”,林黛玉與寶玉因為小兒女的勾當,吵了幾句嘴,“一腔無名正未發洩,又勾起傷春愁思”,於是,“把些殘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傷己”,唱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葬花詞》。
《葬花詞》中流露出來的對前途渺茫的感傷情緒,容後再議。這裡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林黛玉在詩中隱約表現出自己昔日似乎曾經構築過一個“香巢”:“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表面上看,詩中說的是燕子,三月間在房樑上已經壘成了窩巢,實際上,林黛玉這裡是以燕喻人。燕子壘巢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夫妻出雙入對,生兒育女。比喻為人,就是已經構築成了男女同宿同飛的愛巢,準備偕老百年。
但不知什麼原因,燕子變得無情起來,拋棄了新壘的“香巢”,造成“人去梁空”,香巢傾覆!比喻為人,就是男女雙方,在剛剛同築愛巢後,就勞燕分飛、各奔西東了!造成燕子“梁空巢也傾”的根本原因,是“人去”了,男女主人公分手了。
林黛玉作《葬花詞》的起因,是“感花傷己”。這裡築巢後又棄巢的燕子,自然是代表著自己和心愛的人。《紅樓夢》書中寶玉與黛玉雖然傾心相愛,但卻不曾到達構築愛巢的地步;二人雖然為一些瑣屑小事吵嘴鬧彆扭,卻也談不到“人去梁空巢也傾”的後果。所以,黛玉的《葬花詞》,必然另有所指,用《紅樓夢》中寶玉與黛玉的小兒女故事,是難以解釋得通的。
2。 從詩中看,林黛玉似乎曾經長期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熱切地渴望找到人生的歸宿,但由於前途十分渺茫,因而內心十分焦灼憂慮。這種情緒,在《葬花詞》中表現得尤為強烈:“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黛玉以花喻人,說自己像晚春飄飛的花瓣,隨風飄蕩,無人憐惜。“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自己在漂泊無定的生活中,幻想肋間生出兩隻翅膀來,隨著落花一起飛向天涯海角。“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堆淨土掩風流”。但天涯海角也遍尋不見能使自己結束漂泊的“香丘”,因此內心幻想自己不如像這些花瓣一樣,被收集在一個“錦囊”中,用一“淨土”掩埋掉,以死來結束漂泊的人生。
黛玉表達自己漂泊無定、前途渺茫心情的詩作,最為突出的是那首歌詠柳絮的《唐多令》。“粉墜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對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拾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詞中把自己的命運比做隨風飄蕩的柳絮,萍蹤無定,無人收無人管,眼看著韶華流逝,卻找不到歸宿。難怪大觀園一起作詩的姐妹們都說,這首小令“好固然是好的”,但“太作悲了”。
《紅樓夢》歷史人物(2)
黛玉詩詞作得好壞且不論,只是這種“太作悲了”的漂泊感覺來得太無來由了!《紅樓夢》書中的黛玉,雖然父母雙亡,寄人籬下,但卻不曾有過什麼漂泊的人生經歷,不應產生漂泊無定、命運隨風逐水的感覺。寄居之處又是自己的親外祖母家,把自己當“心肝兒肉”一樣對待,更何況還有個心心相印的表哥寶玉,二人此時已海誓山盟,黛玉心中正充滿對未來的憧憬,無論如何也產生不出漂泊無依、萍蹤無定的感覺。
3。 從詩中看,林黛玉內心似乎有一種強烈的美人遲暮的危機感,悲嘆自己“明媚鮮豔”的時間不多了,一旦“紅顏老死時”,便難覓蹤跡了。也是《葬花詞》中,表達這種情緒的詩句比比皆是:“閨中女兒惜春暮”,“明年閨中知有誰?”“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不僅《葬花詞》中如此,林黛玉的所有詩詞中,幾乎都有這種美人遲暮情緒的流露。比如在《桃花行》中,“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淚眼觀花淚易幹,淚乾春盡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醫黃昏。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