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蘅蕪苑”為什麼稱為“苑”?因為它是一個大花圃;“蘆雪庵”(秋爽齋)為什麼稱為“庵”(“齋”)?因為這裡本來就是出家人清靜梵修的庵堂,古代讀書人喜好借寺廟讀書,所以這裡也是讀書人閉門苦讀的好地方;“藕香榭”為什麼稱為“榭”?因為這裡只是一個水中的亭子;“紫菱洲”為什麼稱為“洲”?因為這裡本來就是盛產紅菱的洲渚。大觀園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蓼汀花漵”,其真實原型就在西溪的“蓼汀沙漵”,在《西溪志》上有明確記載。如此等等,洪在《紅樓夢》大觀園的描寫中,忠實地記錄了故鄉的景色,真是“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啊!
我們不妨再比較一下《紅樓夢》大觀園與杭州西溪的山水形勢。西溪位於杭州西部十里左右,與西湖只隔一道山樑,山南是西湖,山北是西溪,當年西湖很熱鬧,西溪卻很清靜。《紅樓夢》書中說大觀園築在“帝城西”的一個“仙境別紅塵”的地方,杭州是我國六大古都之一,當然可稱“帝城”,城西距“紅塵”不遠的仙境,就是西溪。西溪依山面水,山下面就是轉山河,山水的特點是橫向的,綿延很長的;我們再來看《紅樓夢》書中怎樣形容大觀園景緻:“銜山抱水”,水隨山轉,正是西溪轉山河的特色。“五雲中”建有樓臺,五雲山恰是杭州一座山脈的真實名稱。“山水橫拖千里外”就更形象了,活脫畫出了西溪山水橫向分佈的典型形勢。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紅樓夢》歷史事件(4)
康熙皇帝來西溪下轎乘船的地方,後人稱為“迎駕橋”至今地名猶存;這裡應該就是《紅樓夢》中描寫元妃登船的地方“蓼汀花漵”。康熙皇帝到達西溪山莊後,看到竹影在西溪山莊的窗上搖曳,心情大為高興,御筆題寫了“竹窗”二字。朋友們可以想一想,《紅樓夢》中為什麼單單把瀟湘館題名“有鳳來儀”,因為這裡就是西溪山莊的原型,瀟湘館的竹窗景色,是御筆親題的,來頭大得很!
朋友們注意到《紅樓夢》描寫大觀園省親燈火輝煌盛景時,那塊“石頭”說的一段莫名其妙的話麼?石頭說,自己是被“夾帶”著觀看到如此盛景的,由此想到了昔日自己在“大荒山”的荒涼,今日經歷這般勝景還想作幾篇《省親賦》、《燈火賦》等等。這段話暗含著洪自己的真實經歷:高士奇接駕,洪作為一介草民,也是西溪山莊的鄰居,確實是被“夾帶”著方能觀看皇帝巡遊場面的;看到如此勝景,洪不由得想起十年前自己由於在京城獲罪,被朝廷革去了功名,永遠斷絕了仕進的道路,痛心疾首跑到京郊盤山(大荒山)去逃禪,夜聽虎嘯猿啼時的淒涼。做什麼《省親賦》之類,本來就是洪所長,當年在北京,康熙皇帝巡視國子監,洪正在這裡讀書,曾經寫過“一百韻”的五字排律,歌頌皇帝的盛舉。這次洪是否又寫過歌賦,就無從考究了。話說回來,《紅樓夢》的創作,不就是最好的《省親賦》麼?
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揚州、南京、杭州都是必去之地,有的朋友可能要問,你憑什麼斷定《紅樓夢》書中寫的就是第三次南巡的場景呢?這是因為,康熙皇帝巡幸中,別的地方都重複去過,惟獨到杭州西溪巡幸,只有一次。《紅樓夢》記敘的元春省親場面是如此獨特,大觀園的景色與西溪完全相同,省親的過程與康熙巡幸的過程完全相同,與康熙其他次南巡及巡幸其他地方的活動,都有著明顯的不同特點。所以,我們完全可以推論,《紅樓夢》描寫的就是這一次,也只能是這一次!
西溪面積很大,景點眾多,康熙皇帝遊覽的景點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知朋友們注意到沒有,《紅樓夢》在描寫寶玉為大觀園題寫匾額的場面中,在描寫元妃遊覽大觀園的場面中,把姐妹們後來居住的地點都寫到了;但是,書中後來又出現了“凸碧堂”、“凹晶館”等開始並未交代的景點,這是為什麼?因為這些景點當時康熙皇帝未去遊覽,所以《紅樓夢》書中描寫元妃省親場面時也就未做交代。
這些書中開始未交代的景點在西溪也是有原型的:“凸碧堂”的原型應是馮夢禎家的“西溪山堂”,由於建築的地勢相對較高,所以《紅樓夢》中命其名曰“凸碧堂”。康熙南巡時,馮夢禎的兒子馮雲將(一說孫子馮千秋)在此居住,著名的馮小青被虐待致死的悲慘故事,就是發生在他的家庭中。《紅樓夢》中使用了馮小青的著名詩句:“瘦影自臨春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
“凹晶館”的原型,應該是著名文人汪然明的“西溪水閣”。汪然明這個人很豪爽,有“黃衫豪客”的美稱,收養或資助過很多落魄文人和漂泊名妓。由於建築的地勢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