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隊裡,她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竟有一支身著戎裝、腰佩刀劍、英姿颯爽的娘子軍!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紅樓夢》歷史事件(16)
柳如是一生俠肝義膽,年輕時經常扮作男裝,或儒生,或武生,自比宋朝擂鼓戰金山的梁紅玉。為了裝備起義的五百“羅漢軍”,她在自己生活窘困的情況下,把一生積攢的價值萬金的首飾,連同“百寶箱”,慷慨地捐給了義軍,為世人交口稱奇,讚歎不已。
這次也是在與梁紅玉戰鬥地點同名的金山,見到真正的女兵,柳如是內心之激動,可想而知。她同娘子軍的首領阮姑娘立刻成了好朋友。張名振看到此情景,笑著說,將來戰事結束,讓阮姑娘在你個女將軍左右侍奉,讓你終日和“危畫(女旁)將軍”在一起。可惜的是,鄭成功水師戰敗後,阮姑娘在舟山戰死,永遠沒有侍奉左右的機緣了!這支娘子軍的殘部,在“鄧小腳”的率領下,後來轉戰閩南山區,給清兵以慘重打擊。最後,終因力量懸殊、糧草斷絕,全軍覆沒,所有女兵全部壯烈犧牲!
康熙三年(1664)五月二十四日,八十三歲老翁錢謙益,帶著幾多榮譽、幾多愧悔、幾多留戀、幾多牽掛、幾多悲哀、幾多憤怒、幾多遺憾、幾多滿足,靜靜地離開了人世,離開了與他後半生須臾不離、相濡以沫的夫人柳如是!
客觀地說,此翁生前確有臨難屈膝、“兩朝領袖”的歷史汙點,但他晚年痛悔昔非,為反清復明辛勞奔波,瑕不掩瑜。更何況五十年雄居文壇領袖地位,清初的大家名流幾乎都出自他的門下,當時的社會聲望還是頗高的,就連黃宗羲、顧炎武這樣的反清志士、當代大儒,對錢謙益也是尊敬有加。只是到了乾隆中期,才把他打入“二臣”行列,查禁了他的全部著作,才使他聲名狼藉的。
錢謙益的屍骨還沒有寒,錢家就發生了“家難”!錢家的一些家族無賴,在族長錢朝鼎的唆使支援下,強奪錢家的土地,變賣錢家的莊園,私分錢家的錢財,砸毀錢家的靈堂。錢謙益的兒子錢孫愛懦弱無能,女兒女婿還不便出面,維護“宗伯”後裔是重任就落在了柳如是一個弱女子身上。
面對那些如狼似虎的兇徒,一個弱女子又能怎麼樣呢?柳如是剛毅的臉上閃過一絲冷笑,她寫下了痛快淋漓的遺囑,代女兒、女婿寫好官府訴狀,又給錢翁生前好友寫下幾封求助信,然後平靜地走進錢家正室榮木堂,用三尺白綾,把自己吊在正堂中央!她要用自己的死來震驚官府、震驚社會、震驚一切有良知的人們!一代才女、俠女、烈女、豪女、奇女柳如是就這樣去了,年僅四十七歲!
柳如是的死,有“家難”的原因,其實“家難”也只是導火索而已。陳之龍自殺殉國時,她就產生過殉死的念頭,由於錢翁對自己一往情深,又到了暮年,要人照顧。現在,錢翁也化碧西歸了,自己的餘生還有什麼意趣?也趕到天國去,同自己一生兩個知己去會面,了結“金玉良緣”和“木石前盟”的感情糾葛吧。
本節的材料均取自於陳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別傳》。陳先生的確不愧為國學大師,一部百萬字的作品,洋洋灑灑,精細嚴密,實為治學之典範。陳大師在《別傳》中,似乎也看出了柳如是事蹟與《紅樓夢》故事的連帶關係,但一是囿於胡適先生的成見,二是《紅樓夢》研究並非大師的專長,故大師不肯下結論,只是在《別傳》的關鍵地方,不時插上幾句《紅樓夢》如何如何,以啟迪讀者。這種但開風氣不為師的治學品德,的確值得今天紅學家們好好學習。
在《別傳》第五章中,“寅恪按”:一熱一冷之情景大有脂硯齋主(脂硯齋之別號疑用徐孝穆新詠序“燃脂暝寫”之典,不知當世紅學家以為然否?)評《紅樓夢》“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回中,“芳官嚷熱”一節的感慨,唯脂硯齋主則人同時異,而穎川明逸則時同人異。
《別傳》第四章中,在論及河東君多愁善病時,寅恪按:清代曹雪芹糅合王實甫“多愁多病身”及“傾國傾城貌”,形容張崔兩方之辭,成為一理想中之林黛玉。殊不知雍乾百年之前,吳越一隅之地,實有將此理想而具體化之河東君!
由此可以看出,大師不是沒有看出《紅樓夢》中林黛玉形象以河東君為原型的可能性,但出於學者的謹慎,大師不作明言,只是羅列在這裡立此存照,讓研究《紅樓夢》的專家來評判。另外《別傳》的寫作目的,是研究柳如是,不是研究《紅樓夢》,是研究歷史,不是研究文學。以大師的人品學風,做此處理,是十分得體的。
《紅樓夢》歷史本事(1)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