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部分(第2/4 頁)
位期間,除了斬殺西伯季厲之外,並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建樹。同樣的。文丁也沒有做下什麼天怒人怨的惡行,算是一位路人甲式的皇帝吧。
就這樣,在個當了十三年的皇帝之後,這個文丁終於死翹翹了。
文丁死後。其子子羨繼個,是為帝乙。
帝乙繼個實際上只是接收了文丁留下的一個爛攤子而已。
雖然伯昌招兵買馬、聚草屯糧的行為看似隱蔽,可早知商朝與西周矛盾的帝乙小心查探之下,還是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可是,帝乙時代,商王朝已然沒落不堪。而東部的東夷各部卻已然日趨強盛,並時有進犯商朝的行為。
為了避免兩線開戰的窘境。無奈之下。帝乙只得對西周採取了懷柔政策。具體而言。便是和親。
話說,自成湯以來,商王朝便縷有同各方諸侯部落結親的事情發生。
只不過,彼時商王朝大抵都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因而,即便商皇室有將女子下嫁給某個諸侯,那也只是天子垂青、皇恩浩蕩而已。
但是,到了帝乙時代,西周已然極盛。若是和東夷聯手夾擊殷商,其間要是再有那個諸侯趁機搗亂的話。勝負之數,猶未可知。
所以,此番帝乙與西周和親。可謂是開了和親史的先河了。
幾經斟酌,帝乙選擇了有革族的長女。太奴,令其下嫁於西周族長姬昌。
有蘋氏,自第一代商王子履(成湯)時起,便與商部落聯姻,其後基本上每一代的商王朝皇族。都有子女禹有草氏結成姻親,兩部落可謂是累世通好、親如一家。
到了帝乙的這一代,而這位有蘋氏的太奴,實際上也是帝乙的表妹(杜撰)。
於是。帝乙便將和平的使命交給了自家的表妹太奴。
做為有名有姓、有史可考的第一位和親使者,太如的婚禮可謂是風光疊極。
帝乙親自擇定婚期、置辦嫁妝,同時。為了彰顯皇家的恩澤。帝乙還明詔宣佈,命姬昌繼承其父季厲的爵位。稱西伯。
雖然據說家長制的婚姻大都沒有什麼幸福可言,但是,也正是這段政治婚姻,為後世留下了“天作之合。的美談,雖然現今已然無法考證當時的太奴,是否是真心同意這麼親事。
《詩經7大雅?大明》之中。是這樣描述這段婚姻的,“天監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載。天作之合
而太奴下嫁西伯姬昌,不論姬昌是出於何種心態,不過在帝乙執政的二十六年裡,姬昌都沒有起兵造反。
只是,西周雖然沒有造反,可另一廂。東夷人方部落,卻在帝乙期間屢次叛亂。自帝乙九年起,一直到帝乙逝世。東夷部落,基本上刻,沒有停止過叛亂。
雖然帝乙也曾數次領兵圍剿東夷,也獲勝了數次,可始終沒能從根本上解決東夷的問題。
而帝乙期間,還做了一樁載入史冊的大事,那就是把都城由殷(今河南安陽)遷至沫(即朝歌。今河南省濫縣)。
在位二十六年,帝乙去世。帝乙的兒子子辛繼位。
子辛,姓子,名辛,又名受。當皇帝前。倍封為壽王。
實際上帝乙的共有三個兒子。長子啟,次子衍,少子辛,而且。這三個兒子,具是一母所出。
而自祖甲改制,至今已歷六世,祖甲的那套嫡長子繼承製度。也已然漸漸為後世商皇所接受,於是,子辛這個嫡長子,便順理成章的。繼承了帝乙的皇個。
有人說了,這哥仁,乞二2母所出,那介小子辛明明是老三為啥就成了嫡議。下理。
事情是這樣地。子辛的老孃,生下老大子啟和老二子衍的時候。是妃而不是後,因而,按照當時的說法,子啟和子衍,只能算是庶子。
而子辛出生時,其老孃已經是皇后了。所以子辛是嫡子。
而按照嫡長子的繼承製度規定,繼承的順序是,嫡長子、嫡次子、嫡三子等等,嫡子排完了,才輪到庶長子、庶次子等等,至於哪些叔叔伯伯、七大姑八大姨什麼的,則統統靠邊站了。
於是,按照嫡長子的繼承製度,子辛雖然繼承了皇個,卻也因此交惡了一大批的皇室成員,其中包括。子辛的兩個兄長子啟、子衍,兩個皇叔,運算元、比干。
因為。若非是這個所謂的嫡長子繼承製度,而是按照商王朝“兄終弟及”的舊制,這些人可是都有機會繼承帝位的。可如今,不管這些人沒有沒有其它的心思,子辛都已經當上了皇帝,而嫡長子繼位制度,貌似也已經不可動搖了,如此,那豈不是說,自己等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